字體大小:

預防老年失智 輕度知能障礙須早期治療

20世紀以來,人類的平均壽命普遍提高,全球老年人口數已超過37000萬人,並且仍在持續增加。失智症在老年人口中的盛行率約為5%,不僅可能導致身體的殘障與功能的喪失,隨著病情逐漸惡化,也需要投注大量的醫療資源、人力及收容機構來因應,因此早期發現疾病徵兆並加以治療,實為重要。


 


失智症是一種以記憶力衰退為主的腦部整體性認知功能症候群,同時包括抽象思考、判斷力、定向力、語言及其他腦皮質功能障礙,還可能合併人格改變、干擾行為、精神病症狀、社會功能偏差及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等情形。


 


許多疾病都可能導致「老年失智症」的發生:


1.大腦疾病:阿茲海默型失智症、腦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病、畢克氏病、腦瘤、頭部外傷後遺症、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常壓性水腦症。


2.感染性疾病:各種腦炎、梅毒、狂牛病、進行性麻痺、腦膿瘍、愛滋病。


3.內分泌與代謝性疾患: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維他命B12不足症、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各種金屬及有機化合物中毒。


4.其他問題:藥物、多發性硬化症、慢


性器官衰竭等。


 


其中最常見的兩大類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占60%)與腦血管性失智症(占30%)。


一般民眾易將「健忘」乃至一些失智症狀,都認為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因而錯失了部分疾病的治療先機。除了退化性失智症之外,約有2/3的失智症是可以事先防範或治療的,若處理得當,早期去除內在病因,甚至可望恢復智能。


 


醫界對於輕度知能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定義迄今尚未建立一致的標準,一般來說,由正常老化到失智症開始出現徵兆之前的過渡階段,稱為「輕微認知障礙」或「輕度知能障礙」。這是一種持續性的記憶受損,與相同教育程度與年齡相仿的正常人比較,患者有記憶力減退的現象,理解力、判斷力、閱讀、書寫等等,甚或語言及注意力,也可能受到影響。病患此時要處理較為複雜的工作雖然會有點問題,但不致影響簡單的日常生活。


 


有研究顯示,輕度知能障礙未必是阿茲海默氏症的前兆,但每年約有10-15%的患者會演變成失智症,所以如果一出現輕度知能障礙,在早期就接受治療,不失為預防失智症的方法。


 


目前對於輕度知能障礙的診斷多由正式的神經心理測驗來判定,神經影像檢查則是較新的方法,測量腦內的體積大小,有助於推估將來是否會發生退化的可能性。患者腦脊髓液中Ab42濃度降低而tau蛋白升高,以及帶有APOE4基因者,罹患發生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機率較高。若有輕度知能障礙,更需要針對可能造成失智的病因來評估及處理,以期達到理想的療效。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與我國健保局迄今尚未正式核准輕度知能障礙的治療用藥,期望臨床上正在進行的相關治療研究計畫,未來能得到進一步有利的結果,以便運用於預防輕度知能障礙進展成失智症。要預防老年失智症的發生,增加老人的社會互動也是很重要的,藉由規律生活,參加活動以及良好的人際往來,可刺激老人家的心智維持在活絡狀態,增加對抗退化的本錢。
本文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廖俊惠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