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便便好痛苦!便秘孩童的居家照顧

養育健康寶寶是每一位父母的心願,然而,據估計,約有半數的家長對家中嬰幼兒的腸胃營養問題,例如生長發育遲滯、嬰幼兒厭食、慢性便秘、急性腹瀉、消化不良等狀況感到憂心,甚至無能為力。而本文主要針對門診常會被詢問到的排便困難問題來稍做介紹。

慢性便秘V.S巨大結腸症

病例一:

小洵是六歲的小朋友,媽媽每天幫他換洗內褲時,常會發現有糞水 粘在內褲底,媽媽以為是腹瀉去西藥房買止瀉藥,結果症狀卻愈來愈嚴重。

病例二:

小明是五歲的小男孩,長得活潑可愛,可是每次排便時總是讓父母傷 腦筋,又哭又鬧,並且大便帶有血絲,且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鮮紅的血跡。

病例三:

一名三個月大的男嬰,從嬰兒室抱回家就飽受便秘及腹脹之若,因此 醫師建議入院做檢查,經特殊消化道攝影及肛門壓力檢測,診斷為巨大結腸症。

以上三位小朋友的症狀都是便秘,可是原因卻不一樣,前兩者為一般功能性便秘造成的,而後者為結腸肌肉缺乏「神經結」所引起,因此處理方式也不同。一般而言,便秘就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硬度增加,發生排便困難的狀態。但是為什麼會發生便秘及如何預防便秘,我想這是多數家長關心、也想瞭解的課題。

在有便意的情況下,一般人都可以順利地解便,但如果因故無法如廁,或是沒有解乾淨,則糞便堆積在結腸內,時間一久,水份就會被吸收得越多,糞便會變得又乾又硬,因而造成排便上的因難,同時因為很硬的關係,容易造成肛裂,使得排便疼痛及大便帶有血絲,讓小朋友更加懼怕上廁所,造成惡性循環。更有甚者,長期慢性便秘也會導致排便的感受器官失去其靈敏度,也就是說會讓便意感消失,所以即使直腸中有糞便,也不自知,因此,當直腸的中的大便多到不能儲留時,就會自行溢出,併發大便失禁及便床等症狀,俗稱「滲便」,這種現象讓很多家長都誤以為是小朋友腹瀉呢!

家有便秘兒是滿傷腦筋的,所以如何預防便秘是家長們的必修功課。以下幾點可以提參考:

1、如果是輕微的便秘,可以在飲食中增加高纖維的食物,譬如可以給予蔬菜汁和水果汁,如果寶寶已大於一歲,可以加的東西就更多樣,譬如香蕉、木瓜、水梨、葡萄、柚子、柑橘類等水果;在蔬菜方面有高麗菜、菠菜、空心菜等可以餵食;豆類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紅豆、綠豆、花豆等都是屬於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增加糞便的量,刺激腸胃道的蠕動,而將糞便推出去。此外,不屬於高纖維的食品,例如果凍、布丁、優格、優酪乳、黑棗或黑棗汁等,一樣可以達到幫助排便的效果。

2、此外,要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例如肉類、奶油、油炸物、冰品等,因為這些食物,在胃部排空的速度較慢,無法促進腸胃道蠕動,會惡化便秘的情形,不應過量攝取。

3、另外,養成孩子從小定時如廁的習慣,可減低便秘的發生,通常在吃過飯後,腸胃道的蠕動會增加,較容易排便,父母可以規定孩子飯後坐在馬桶上十分鐘,訓練孩子定時解大便的習慣。養成定時上號的習慣,通常早餐或晚餐後一小時內是最好的時機,不要趕,就算沒有排便,也要專心的坐十分鐘,並且要有正確的用力方式,要注意的是,必須讓孩子的雙腳有著力處(最好是坐在小馬桶上,兩腳著地),特別已是慢性便秘的患童,因為這些孩子會失去便急的感覺,腸子內有宿便也不自覺。

多數的便秘是功能性,只要有正確的治療方式,多數都會改善。但是有一些是屬於器質性便秘,其中又以先天性巨結腸症為較常見,就如病例三。其他的原因尚包括甲狀腺功能不足、腸阻塞、慢性鉛中毒、脊柱裂症、長期臥床等,也會造成排便困難。先天性巨結腸症主要是因為有一段大腸缺乏「神經節」,它可以短至僅至只肛門口數公分;也可以長至整個結腸,但絕大部分,以侵犯直腸及乙狀結腸為多。這類孩子多自新生兒期就有便秘腹漲的現象,較嚴重的會吐膽汁。確切的診斷需要藉助於特殊消化道攝影(下消化道鋇劑攝影)、腸黏膜切片及腸動力學方面的檢查。若確定為巨結腸症,就必須以手術切除有問題的一段腸子。

如果調整飲食、衛生習慣後,孩子的便秘仍沒有改善,就必須請教小兒專科醫師,主要是去鑑別診斷是否為器質性便秘,例如先天性巨結腸症。同時,也要評估是否要使用軟便劑、輕瀉劑、灌腸劑鎮等藥物,以避免因頑固性便秘造成的併發症(肛裂、滲便、急性腹痛、腸阻塞、食慾減退等等)。所以便秘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如果沒有處理好,則「後患無窮」。
本文作者:程美美醫師(小兒科)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