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醫師,我的血球太多該怎麼辦?

許多民眾會拿著體檢報告到門診詢問:醫師,我的血球數值過高,到底有沒有危險?我的白血球上升是不是得了白血病?我的血小板太多會不會容易中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黃俊登表示,問題很直接,看似很難回答,但經由詳細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初步解讀異常的全血球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CBC)其實並不困難,首先必須了解,血球主要分為白血球、紅血球與血小板,其中白血球又可再細分為嗜中性白血球、淋巴球、單核球、嗜酸性白血球與嗜鹼性白血球。

一位38歲已婚男性,無特殊疾病史或用藥史,平常從事勞力密集工作,最近因工作量增加且天氣炎熱,覺得比較容易疲倦與口渴,某天上工時,突發右側肢體無力與口齒不清,經腦部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栓塞(即急性腦中風),抽血檢查意外發現血小板偏高,約70萬左右(正常範圍:12萬~40萬/μL)。

經詢問其實多年前已發現血小板增多現象,但並沒有進一步追蹤檢查,於是會診血液科醫師並安排骨髓檢查與JAK2基因突變檢測,確診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在積極治療與復健後,雖然右手仍無法活動自如,但說話與行走已無問題,目前於門診規則追蹤並接受抗血小板藥物等治療,以降低再次栓塞風險。

事實上,超過一半以上的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無症狀,且年輕患者也不常發生栓塞的併發症,藉由這個案例再次提醒大家,正常生活作息與補充水分很重要。

黃俊登建議民眾,當全血球計數出現異常時,不論高或低,應諮詢您的主治醫師原因為何,若無法確定病因,可尋求血液科醫師幫忙,避免延誤診斷及併發症。

造成血球異常增生原因大多是次發性,例如細菌性感染、腫瘤、使用類固醇或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等,會使嗜中性白血球上升。氣喘、藥物過敏、皮膚過敏、寄生蟲感染、自體免疫性疾病或淋巴癌等,可能會造成嗜酸性白血球增多。紅血球增多與血紅素上升,則可見於慢性肺病、腫瘤、呼吸中止症候群、居住於高海拔或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形。缺鐵性貧血、感染、慢性發炎、腫瘤或脾臟切除等,可造成反應性血小增多症。

以上這些鑑別診斷只是冰山一角,然而,要矯正次發性的血球異常增生,必須找出背後真正病因並加以治療。所以,光靠一份CBC報告是不夠的,醫師必須配合臨床症狀、病程、病史、理學檢查與其他實驗室診斷工具才能確診。

黃俊登強調,另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異常的CBC一定有其原因,但正常的CBC並不一定代表完全正常,所以往往須比對較早的報告或持續追蹤病人CBC的變化。

以女性月經造成的缺鐵性貧血為例,間隔半年的兩次CBC可能都在正常範圍,但若其間缺鐵情形越來越明顯時,紅血球數、血紅素和平均紅血球體積會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因此,他建議民眾若有先前的報告,應於求診時提供給醫師參考,可增加診斷的正確率並縮小鑑別診斷範圍。

原發性的血球異常增生代表骨髓造血出現問題,臨床上相對少見,可簡單分成急性/慢性白血病與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常常需進一步檢查確診,如骨髓檢查、特殊染色、染色體檢驗、變異基因檢測與流式細胞儀等。

這兩大類疾病在全血球計數的呈現有所不同,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BC可能全部血球都偏低,或白血球很高甚至超過10萬(正常範圍:4000~10000/μL),這些白血球飆高的病人通常可在周邊血液抹片發現血癌細胞,且需要立即住院治療與診斷,因為可能會發生白血球滯留與腫瘤崩解症候群等嚴重併發症。

骨髓增生性腫瘤,就是以造血增加為表現,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以紅血球及血紅數上升為主,但也可同時合併白血球與血小板上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則常合併白血球輕微上升。目前依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骨髓增生性腫瘤包含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共8種分類,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原發性血球異常增生疾病。

黃俊登指出,不論是白血球過高造成的白血球滯留,紅血球過多造成的血液高度黏稠症候群,或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都會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如腦中風、肺栓塞或靜脈梗塞等,因此一定要尋求醫療協助,否則可能會有致命危險。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 黃俊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