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

什麼是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是脊椎骨(俗稱龍骨)與脊椎骨之間的盤狀構造,是脊椎吸收衝擊力量的彈性墊,具有三層構造:中心部是柔軟且富彈性的中央核,是一種纖維膠樣結構,有點類似果凍的形態;其外是環狀纖維,為層層排列的軟骨板。中央核的液體含量、形狀與大小,類似輪胎的外壁;與上下椎骨接觸的為軟骨板。中央核的液體含量、形態與特徵會隨年齡而逐漸退化改變、縮小而向環狀纖維較弱的部份突出(主要是向後側突出),如此會刺激鄰近椎體和椎關節,形成骨刺與增生性關節炎。這種退化過程可因為物理壓力、用力過度或外傷而加速及加劇。
頸部脊椎是脊椎中活動性最大的部分,易於引起退化性病變,所以頸椎椎間盤突出症常見於中年以後的病人。腰部脊椎椎間盤突出常導源於物理性壓力與外傷,故常見於年輕人。胸部脊椎因活動性較低,較少發生椎間盤突出症,為外傷性椎間盤突出症,其症狀與退化性之椎間盤突出症相同,但其發作為外傷後突然發生。

椎間盤突出症會引什麼樣的不舒服?
向後突出的椎間盤在兩旁可能壓迫神經根,而引起神經痛及肌肉的乏力;在頸椎這種疼痛會傳導到頸部、上肢、手部及上背部;在腰椎的神經則會延伸至下肢部分,引起下腿的疼痛及麻木,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坐骨神經痛;而胸椎的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神經痛則是由後背延伸至前胸部。往後突出的椎間盤可能壓迫到脊髓,在胸椎可造成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在頸椎可能造成四肢癱瘓、失禁,甚至引起呼吸困難的症狀,必須儘早就醫治療。

什麼時候須要找醫師呢?
一般最常見的症狀還是以上下肢的疼痛、麻木為最多,尤其在腰部有用力過度、搬重物或從事較不常作的動作之後,造成嚴重腰痛並向臀部或腿部延伸的症狀(坐骨神經痛),就必須懷疑是腰椎的椎間盤突出症;而頸部及上背部的酸痛或合併有兩手臂的麻痛,須懷疑是頸椎的椎間盤突出症,這時就就要找醫師檢查及治療。

龍骨須要做什麼檢查嗎?
醫師在問診後會先進行身體及神經學的檢查,以確定症狀是否由神經的壓迫或病變所引起,再決定進行進一步的檢查,這些檢查包括有:一般的X光攝影(電光檢查)、神經電氣檢查、脊椎攝影、電腦斷層攝影及核磁共振照影檢查等,以確定引起症狀的真正原因。
一般人所說的坐骨神經痛並非全是真正的坐骨神經痛,大部分只是肌腱、肌肉發炎或受傷引起的腰酸背痛。而經過神經學檢查確定為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中,亦非全由椎間盤突出症所造成,如腰椎的其他病變(脊髓腫瘤、退化性椎間關節炎、椎管狹窄、脊椎滑脫症......等)及坐骨神經的病變,均會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因此通過這些不同的檢查才能確定病因,針對病因治療才能有好的效果。同樣的兩手的麻木、疼痛亦可經過檢查來確定原因。

椎間盤突出症一定要開刀嗎?什麼樣的情形須要開刀?
不一定所有的椎間盤突出症病患都須要開刀,多數病人在接受保守療法後均能獲得症狀的改善。一般所採用的保守療法有: 

1.臥床休息:約須二至三週使症狀完全消失,對急性發作病患較有效。 
2.藥物治療:能減輕疼痛,但不能改善患部的病理變化。 
3.牽引法:減少脊椎壓力。 
4.局部熱敷與按摩:可使病患感覺較舒服,但無實際療效,而且過度及不正確的按摩、擠壓反而有害。 

  當保守療法無法減輕症狀時,應考慮手術治療,其適應症(須要開刀)如下: 
1.神經根痛屢次復發。 
2.保守療法不能解除急性疼痛。 
3.神經根痛合併肌肉無力與萎縮、排便困難。 
4.對側疼痛。 

  非患側肢上舉會造成患肢疼痛加重;顯示突出的椎間盤範圍很廣,保守療法難能成功。 

治療的結果如何?
一般病患經醫師診斷、檢查確定為椎間盤突出症後,經過保守或手術的治療絕大部分都有滿意的療效,極少部分的人無法進步則須再進一步檢查,找出是否尚有未發現的病灶造成症狀無法改善。
經治療獲得改善的病患於治療後尚須注意脊椎的保養及維護,盡量避免粗重的工作及不良的姿勢,防止症狀再復發。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腦神經外科 吳鏘亮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