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系統性疾病病人、使用雙磷酸鹽類等藥物之病人 拔牙之前務必告知牙醫師以提供專業建議

口腔衛生的保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有良好的口腔衛生及健康,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並支持身體所需,也能避免相關的疾病產生。目前的社會現況處在一個醫療關係緊張的時刻,而牙科最常見有許多和拔牙有關的爭議,大多是因為沒有良好的說明與溝通所產生。

先前幾年某醫學中心有一兒童拔牙產生嚴重後遺症而最後不幸造成死亡最為人所知,殊不知其正確原因其實是病人本身系統性問題所導致。另外與牙齒疾病相關而導致產生全身影響者之新聞事件不斷,也有與拔牙有關的爭議事件陸續被報導。因此提出拔牙之注意事項,提供民眾注意。

俗語常說牙痛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治療,目前有相當好的治療方式可以保留牙齒及其功能,除非到最後因種種原因需要拔除;一般常見需要拔除患齒的原因不外乎齲齒、牙周病、智齒、贅生齒、牙齒斷裂、囊腫、齒顎矯正及外傷等原因。

本身有系統性疾病病人,如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洗腎、服用抗凝血劑、免疫系統疾病、癌症、血液疾病、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者、肝臟疾病及孕婦等,都是相對為困難且須特別注意其相關影響,並在拔牙之前應告知牙醫師本身疾病之狀況以及相關藥物過敏史,若經牙醫師評估後,有特殊情況者甚至需先會同其他科醫師評估後才可進行拔牙。

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 2008 年的臨床指引建議,僅有部分病人如心臟瓣膜更換(包括機械性、牛心瓣膜、豬心瓣膜)或曾利用人造材料修補心臟瓣膜者、曾經有感染性心內膜炎者、心臟移植病人有結構異常瓣膜併有瓣膜逆流、先天性心臟病包括未修復的發紺性心臟病(包含暫時性的 shunts 或 conduits);手術或導管置入人工置入物後,完全修復的先天性心臟病,術後頭六個月內;先天性心臟病修復後仍然有殘餘分流(residual shunt)且接近人工置入物等,須先行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後一小時才可進行拔牙之處置,主要是因口腔之拔牙傷口可能造成菌血症而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

現在較新的觀念認為,抗生素濫用所造成的傷害,遠大於預防性抗生素所能帶來的好處。再者,日常口腔清潔健康的維護,比抗生素更能降低菌血症的機會。根據美國牙醫學會的建議,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保栓通(Plavix)、可邁丁(Coumadin)等抗凝血劑病人,並不影響拔牙之處置而引發出血風險,通常若有術後出血情形,牙醫師以局部處置即可達到止血目的。

福善美、克骨鬆、廣骼、益良骨、積骨康、得骨良、益固多、骨維壯、骨得寧、雷狄亞、裴米索、帕米卓、愛骨泰、卓骨祂、骨力強等為雙磷酸鹽類藥物之商品名。

主要作用可以抑制蝕骨細胞作用,減少骨質流失,用來治療停經婦女骨質疏鬆症、治療惡性腫瘤之高血鈣併發症、預防乳癌或攝護腺癌發生骨轉移患者骨骼受傷等。

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皆在前述此類藥物仿單上註明有顎骨壞死之可能性。再次提醒醫師與民眾注意,建議有服用或注射此類藥物者於拔牙之前務必告知牙醫師以提供專業建議。除上述系統性疾病病人外,另外有難度較高之病例為張口受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高位阻生齒、智齒、年紀超過四十歲者、牙根肥大、曾經接受根管治療、牙根彎曲等等都常被轉介至醫院之口腔顎面外科接受治療,但其可能發生之併發症風險相對也較高。

常見之拔牙併發症為出血、腫脹、疼痛、口竇相通、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乾性齒槽炎、殘餘牙根未拔除、神經損傷、落入頭頸部組織間隙、皮下氣腫、骨折等等。

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 2012 年接受單純齒切及複雜齒切手術病人共 1,775 例。併發症發生率為 1.92%,其中含術後出血、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神經損傷、落入頭頸部組織間隙等。遠比文獻回顧之數值低。一般拔牙後牙醫師會告知相關注意事項,若仍有不舒服之症狀,請與您的牙醫師聯繫並尋求協助。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表示:期望提供以上相關訊息給一般民眾注意不要輕忽小小的拔牙治療,在與牙醫師良好的溝通跟了解可能產生的問題後,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解決才能皆大歡喜。
本文作者: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林哲毅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