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Sjogrensyndrome)的中醫論治

乾燥症是以侵犯唾液腺、淚腺等外分泌腺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以口、眼和其他黏膜乾燥為主,並常伴有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其他系統和臟器的損害。由於一九三三年瑞典眼科醫師HenrikSjgrene首先報告此病,因此又稱修格連氏症(SjgreneSyndrome)。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Sjogrensyndrome)是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好發於40至50歲的女性。由於它常緩慢發病,症狀也常不明顯,修格蘭氏症候群常未被早期診斷出,病人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很容易造成角膜潰瘍或蛀牙等併發症。修格蘭氏症會造成淚線與唾腺的破壞,以至於眼乾與口乾,但身體其他的外分泌腺體也可能受到侵犯,造成皮膚、頭髮、氣管或陰道乾燥等現象。除此之外,還會有關節酸痛與倦怠的感覺,有少數病人也可能會有其他腺體外的症狀,例如甲狀腺、皮膚、血液、肺部、腎臟與神經等器官侵犯的情況。

要正確診斷乾燥症(修格連氏症),需詢問是否有眼睛或口腔乾燥等主觀症狀、查看患處是否有乾燥的客觀證據、詳細問診並抽血檢查看是否有和乾燥症相關的自體免疫抗體或疾病存在(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為全身性紅斑狼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必要時也須做患處腺體,如小唾液腺切片檢查,以查看腺體是否有淋巴球異常聚集之病灶。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是自免疫疾病的一種,具體來講,是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並破壞自身功能正常的分泌腺,這些分泌腺包括淚腺及唾液腺等。其臨床症狀包括皮膚乾燥、口乾、眼乾、乾燥性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鼻黏膜乾燥、鼻出血、呼吸道乾燥、乾咳、耳鳴、頭暈、陰道乾燥等。此病在中醫文獻無相關病名記載。根據臨床症狀表現,多數學者認為本症應屬中醫『燥症、內燥症、燥毒症』範圍。患者多屬於陰虛或燥熱體質,加上反覆感染溫燥之邪,干擾了人體津液的生成轉化和輸布,引起皮膚、黏膜乾燥、指甲乾枯、眼乾鼻燥、口燥咽乾、大便祕結,舌質乾瘦而紅,苔少,脈細澀等。《素問玄機原病式》:「諸澀枯涸,乾勁皺揭」皆屬於燥。另外職業或藥物因素,也可積熱釀毒、灼煉津液,影響機體的津液代謝。本病病機關鍵在於陰虛。多因素體陰虛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陰血虧虛,津液枯涸致使清竅關節、經絡失於濡養。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主要與肺、胃、肝、腎陰虛有關。病程日久,五臟皆可發病。肺胃焦躁失潤出現口、舌、眼、咽、食道等乾燥症狀,然究其病本當責於肝腎。肝藏血,在液為泪,開竅於目;腎藏精,主骨髓,在液為唾。腎陰虧虛,肝木失濡養,雙目乾澀,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反灼肺金,肺陰失養則鼻乾咽燥甚或乾咳痰黏。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的診斷條件如下:
一、眼睛有乾澀的症狀超過三個月以上。
二、嘴巴有乾燥的症狀超過三個月以上。
三、客觀的眼睛檢查包含雙眼淚腺分泌測試(Schirmer'stest)或是RoseBengal染色法陽性。
四、基礎唾液腺分泌量小於1.5ml/15分鐘,或是核子醫學唾液腺掃描呈陽性反應。
五、小唾液腺切片檢查其發炎細胞浸潤評分大於一分。
六、修格連氏抗體(Anti-SSA,Anti-SSB)其中一項呈陽性反應。

中醫辨證論治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中醫相關記載《內經》提到燥勝者乾,燥勝者濡之。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諸澀枯涸,乾勁皺揭,皆屬於燥。清代醫家張千里:上燥在氣,下燥在血,氣竭則肝傷,血竭則胃涸。
中醫認為乾燥症(修格連氏病)乃因體質陰虛,津液生化不足,口鼻乾燥、眼乾及澀痛,異物感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性疾病,病變以腎、肝、肺之陰虛為主。中醫治療,以針對口乾、眼乾的陰虛症狀為主,常用藥物有生地、麥冬、玄參、沙參、枸杞子、菊花、茺蔚子、百合、五味子等為主,一般預後較好。

中醫治療乾燥症(修格連氏症)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風熱傷肺型
主症:唾液腺(特別是腮腺)反覆腫脹,口眼乾燥,身熱惡風,或高熱,或感冒諸症,咽喉熱痛,咳嗽少痰,口鼻乾燥,舌偏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則:疏風化熱,宣肺潤燥。
方藥:桑杏湯加減沙;沙參麥冬湯加減。

二.溼熱傷脾型
主症:口乾口苦而黏、口臭,身熱不揚,頭身困重,口乾不多飲,牙齦腫痛,胸悶食少,小便短赤,大便硬或溏,四肢關節紅腫、脹痛,舌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熱利濕,健脾養胃。
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宣痹湯加減。
口乾不多飲者:加藿香、佩蘭。
小便短赤者:加竹葉、車前子。

三.陰虛內熱型
主症:口乾咽燥,目乾而澀,結膜充血,手足心熱、兩顴潮紅、盜汗、聲音嘶啞,吞嚥乾燥性食物困難,皮膚乾燥,耳鳴頭昏,腰膝痠軟,大便乾,舌紅或紅絳,苔薄而乾,或中剝或光剝無苔,脈細數或弦數。
治則:養陰、清熱、潤燥。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一貫煎加減。
依燥熱輕重可酌加黃連、知母、地骨皮、龜板、鱉甲。

四.氣陰兩虛型
主症:口唇乾燥、聲音嘶啞、午後低熱、容易倦怠,少氣懶言,口亁欲飲,納減,舌淡,苔少而乾,脈細數或細弱。
治則:益氣、養陰、潤燥。
方藥:生脈散加減;增液湯和参苓白朮散加減。
氣陰兩虧、身疲乏力:加黃耆、甘草。

五.血虛血瘀型
主症:血虛型、血瘀型。
血虛型:面色蒼白、皮膚乾燥、四肢發麻,女性患者則常月經愆期、量少色淡,血虛生燥。可以滋燥養榮湯加減來治療。
血瘀型:口乾舌燥,面色晦滯,皮膚可見紫紅色斑疹、肢體關節麻木疼痛,或見雷諾氏症,舌淡紅或有瘀點,脈細澀,氣滯血瘀。可以血府逐瘀湯加減來治療。
治則:養血滋陰潤燥,活血化瘀止痛。
方藥:血滋燥養榮湯加減;府逐瘀湯加減。
當歸、生地、桃仁、赤芍、丹参、枸杞子、紅花、枳殼、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阿膠。
口乾渴者:加天花粉、玄參。

日常生活照護
1.口乾:多次喝少量水,或以酸梅、口香糖等刺激唾液分泌。
2.眼乾:避免長時間看書報、電腦,每50分鐘休息10分鐘,避免位處出風口,以免造成眼睛水份喪失,必要時可以人工淚液增加舒適感。
3.呼吸黏膜損傷:應避免進出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並嚴禁抽菸,減少肺損傷。
4.皮膚乾燥、癢:增加水分攝取,減少皮膚暴露於乾燥環境中,如冷氣房;可以溫和性乳液擦拭或加添長袖衣物,皮膚癢則可局部冷敷處理。
5.吞嚥困難:進食溫和、質軟,且溫度不宜過熱的食物,進食前給予口腔護理或含止痛劑漱口水,以減輕疼痛。

飲食及藥膳
一、在日常生活保健上,中醫認為乾燥症(修格連氏症)有口乾、眼睛乾的病人,應多吃些能夠「滋陰」的食物,例如白木耳、黑木耳、海參、枸杞、桑椹、山藥等,這些滋陰的食物能夠對人體的黏膜起滋潤作用;另外,應少吃會「傷陰」的食物,例如油炸品、辣椒、胡椒及辣味重的調味品、荔枝等,這些食物吃了之後會化燥傷陰,使體內陰液消耗掉,所以不宜多食。

二、乾燥症(修格連氏症)平常的保健可以利用特殊的藥膳組合,來達到保養的目的,例如「枸杞麥冬百合粥」,使用材料有:枸杞5錢、百合3錢、麥冬3錢、糙米一杯,作法為先將百合及麥冬以水泡軟,麥冬切丁,共加入枸杞與米一同煮成粥,早晚當飯食。適合風熱傷肺與陰虛內熱的患者服用。

結論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的患者千萬不可自己隨便濫服藥物,有任何治病服藥的問題,應該先詢問您的中醫師。因此,只要懂得善用中藥,由合格且有經驗中醫師,依照您的體質為調理,則中藥是很好的治病良方。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可能會損害關鍵器官,而癥狀可能會緩和或者惡化。與其它自免疫疾病不同的是,這種疾病不會出現病情減輕的情況。有些人可能只會感受到輕微的眼乾口燥,而另一些人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癥狀。儘管許多人可以通過治療緩解癥狀,然而也有一些人只能夠選擇忍受視線變得模糊,持續性的眼部不舒適感覺,口腔的反覆感染,腮腺腫脹,喉嚨嘶啞以及難以吞咽等情況。甚至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腎臟疾病(自身免疫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並導致蛋白尿、尿崩症以及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

本人精研中醫數十年,在《乾燥症(修格連氏症)》方面精深的研究,,熱衷於〈中藥的研究〉,應用〈中藥研究〉的心得,來加強乾燥症(修格連氏症)的療效,完全以純中藥治療《乾燥症(修格連氏症)》,至今臨床十多年治療《乾燥症(修格連氏症)》的患者無計其數。


上仁達醫葉宗仁醫師
小檔案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醫學碩士、醫學博士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教授中醫內科學
•現任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教授醫學美容
•現任靜宜大學化科碩士班教授醫學美容專論
•現任靜宜大學海青班教授醫學美容概論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班針灸實習課副教授
•現任上仁達醫《教學、衛教》指導副教授
•現任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理事
•現任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編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現任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兼證據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現任國家網路醫院KingNet優良駐院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第一屆顧問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第二屆顧問
•台灣省省中醫師公會婦科學研究會主任委員
•台中縣中醫師公會中醫婦科學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中醫師全國聯合會內醫學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氣喘過敏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針灸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中西整合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針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小兒專科醫師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部醫師
•順天綜合醫院教學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西醫學中醫內科循環學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84-95特考中醫師訓練班內科學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97特考中醫師訓練班內科學副教授
•中華民國中醫眼科醫學會第一屆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傷科醫學會前籌備會籌備委員暨第一屆會員
•東洋醫學會1995年韓城擧辦第八屆東洋醫學大會臺灣代表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97學年度第二次系主任遴選侯選人
•中國醫藥大學八十六學年中醫所博士班智育第一名醫學博士畢業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校外口試委員
•長庚醫學大學博士生升等助理教授校外書面審查評定委員
•義守大學籌備[學士後中醫系]時向教育部申報教授名單之一
•中華民國衛生署健保局醫審會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師全國聯合會中區健保費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師考試典試委員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師考試審議委員
•中華民國中央健保局醫療服務健保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執行委員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內科學命題典試委員
本文作者:上仁達醫 葉宗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