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泰北愛心不間斷 心臟病童獲重生

臺北榮總成功治療泰北孤軍後裔先天性單一心室心臟病童陳小妹妹,陳小妹妹的外婆表示,如果政府沒有派臺北榮總來泰北義診,就不可能有機會遇到林院長,就沒有臺灣善款協助,更不可能到臺北榮總就醫,感謝政府、林院長暨醫護人員及麥當勞叔叔之家的協助,希望妹妹健康長大,做個有用的人,回饋臺灣滿滿的愛心!。林院長認為泰北山區醫療資源極為有限,能協助陳小妹妺來臺灣就醫,除落實退輔會照顧泰北孤軍及其後裔的承諾,展現人道關懷精神,更將臺灣優質醫療推展到泰國偏遠山區,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同胞,持續把愛留在泰北。
    
102年10月17日,四歲陳小妹妺(泰國名:LAKSIKA PHUENGDEE),由外婆及父母陪同,至泰北清邁府熱水塘村一新中學,尋求臺北榮總義診團的協助。陳小妹妹為先天性單一心室,出生六個月大時已接受第一階段手術,惟林芳郁院長診治時,發現陳小妹妹喘、發紺及發育遲緩,需再次手術,考量泰北山區醫療資源不足,且需龐大的醫療費用,即請同仁協助籌募醫療費用並積極安排赴台手術。經國際醫療中心及社工室的協助,103年2月11日,由外婆及父母陪同入住本院,在台期間由麥當勞叔叔之家提供免費住宿。
    
單一心室是一群先天性心臟病的統稱,範圍很廣,只要是剩下一個有功能的心室都算是單一心室,成因不清楚,可能與基因染色體異常或遺傳有關,發生率低於萬分之一,為罕見疾病。廣義的單一心室其盛行率則約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7%-8%,一萬個新生兒大約有4至8位是廣義的單一心室患者,大多是以喘、發紺、發育遲緩症狀呈現, 長大後會出現心衰竭、心律不整。

依據泰國病歷,雖知陳小妹妹是單一心室,但單一心室的那一種診斷還不明確。 2月12日,先由兒童醫學部兒童心臟科李必昌主任進行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
診斷為左心室雙入口,右心室發育不全,心室中膈缺損,大血管轉位。
    
正常人分為左右二心房與左右二心室,因心室中膈沒有將兩個心室確實隔開,導致只有一個心室,為單一心室,此類患者常合併有大血管(即主動脈與肺動脈)的位置異常轉位和其他的心臟結構異常。正常的心臟血氧循環為上下腔靜脈的血流至右心房,接右心室再接肺動脈,到肺部交換氣體後,再從肺靜脈經左心房接左心室再接主動脈,若胚胎發育過程中此順序接錯了,則為大血管轉位症。陳小妹因右心室發育不全,血流經右心房直接接左心室再接肺動脈,與一般人的心臟結構不同,左右心房的血都流到左心室。 
  
先天性單一心室常規治療需分別接受三個階段的手術,第一階段為鎖骨下動脈至肺動脈?管接合,第二階段為上腔靜脈至肺動脈的接合,並將第一階段的?管移除,第三階段為下腔靜脈至肺動脈的接合。陳小妹妹第一階段的?管阻塞,故在泰國時又再次進行開胸手術將主動脈至肺動脈的?管接合,但家屬對此不了解,病歷上也記載不完全。若不予治療,病童會因持續性發紺及心臟擴大衰竭導致死亡,往往活不到成年,但三階段的手術治療又往往造成家屬及病童的重大心理負擔,經本院醫療團隊評估,陳小妹妹心臟功能佳,肺血管大小正常及肺部壓力適宜,且考量泰北山區路途遙遠,來臺就醫不易,於2月19日,由心臟外科吳飛逸醫師一次施行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矯正手術,將上下腔靜脈不經心臟直接都接到肺動脈上,除可明顯改善症狀,同時降低手術風險並減少住院天數。
    
手術歷經8小時,過程順利成功,術後陳小妹妹當天即脫離呼吸器,因血氧改善,發酣症狀明顯改善,活力與食慾也都有很大的進步,3月6日已出院,並計畫於近期內返回泰國,每年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即可。陳小妹妹的發育遲緩有可能是發紺缺氧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基因染色體異常的關係,期能於血氧改善後,與其他同齡兒童一樣健康快樂長大。

背景說明:
民國99年,臺北榮總首次到泰北美斯樂為國共內戰後國軍後裔做義肢,首度將服務觸角伸及海外,此後擴大為北、中、南三家榮民總醫院每年輪流辦理義診。102年10月17至19日,臺北榮總於泰北清邁府熱水塘村、賀肥村及大谷地村舉行首度國際義診,三日看診人數達811人,看診次數達1175次,獲當地民眾熱烈歡迎,對臺北榮總所提供的優質醫療服務深表讚揚,除展現政府照顧泰北國軍及後裔具體作為,與泰方建立的良好關係與合作模式,更是兩國醫療合作重要開端。


本文作者: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心臟科 李必昌主任 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 吳飛逸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