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關節軟骨再生術 人工關節再見

一個58歲的男性病人,平常從事勞動工作,多年來有右膝疼痛的問題,每次蹲下去要起來都要用手去支撐。曾經到醫院拿藥吃,僅能暫時解除疼痛。今年5月到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骨科門診就診時,X光(左側圖)顯示患有早期退化性關節炎,內側關節面軟骨磨損,造成小腿骨往內側彎,大腿骨與小腿骨的角度量起來是1度(正常的角度大約是6-7度左右)。 
接受副院長羅賢益的建議之後,入院進行關節再生術。手術的進行是在韌帶兩側做個0.4公分的切口,於關節鏡放大作用下,非常清楚的看到關節軟骨已有磨損。將破損軟骨清理之後,在大腿骨內側骨頭上做些小洞,使骨髓內的幹細胞可以釋放到膝關節,再加上生長因子也同時進入關節內,讓受損軟骨開始進行修復工程。

病人在手術後三個星期,追蹤的X光片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大腿骨與小腿骨的角度已經大有改善,病人原先疼痛的感覺也消失,不需要再使用止痛劑。

朴子醫院副院長羅賢益表示,此種軟骨再生術在醫學上已施行多年,約有八成左右病人會得到不錯的改善,效果進步程度跟病人的年齡、性別、體重、關節受損嚴重度有關。也就是說比較年輕、男性、不是肥胖者、輕微關節炎的病人效果最好。符合上述條件的病人,進步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病人,追蹤的X光片改變雖然較少,但大部分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症狀緩解減輕。

如果放任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到了嚴重程度,就必須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一般傷口仍需十幾公分,關節活動程度只有少數病人可以回復到正常。在進行到如此嚴重程度之前,我們有些事情可做。止痛藥、類固醇、葡萄胺、玻尿酸的使用,均是暫時緩解症狀,並無法根本解決已產生的關節炎。關節鏡手術利用微創手術及再生醫學的概念,使以後需要關節置換術的機會可以減到最低。
本文作者: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副院長 羅賢益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