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是食品還是藥品?

前陣子因為追查胡椒粉內的碳酸鎂、碳酸鈣,而查出問題碳酸鈣流入製藥業,國內知名廠牌胃藥紛紛中鏢下架,此事件後,食藥署更積極清查原料不符規定的藥品,因此也有藥廠自行回收下架。一連串的事件造成民眾的不安,怕不安全又怕沒效。究竟,目前對於藥品的規範有那些呢?

藥品的組成一般包含主成分及賦形劑兩部分。

主成分就是有藥理活性的成分,也就是能發揮控制疾病的功能的部分。市售藥品除了要取得藥品許可證之外,藥品主成分也須取得原料藥許可證。對於原料藥的規範,在84年起對於國產原料均有要求檢附原料藥許可證。有鑑於劣質原料藥流竄在國際間,食藥署制定了原料藥的規範,並分階段實施,即自102年起國外輸入台灣的原料藥也要求附許可證,來源自大陸及印度的原料則需附品質證明文件。除了需要符合許可規定之外,原料藥進廠時仍要逐批檢驗,而食品藥物管理署還會定期及不定期對製藥工廠實地查廠、及上市後藥品抽驗,以確保原料的品質良好。未來,105年起原料藥須全面申請原料藥許可證,在新成分藥品查驗登記時就需檢附文件,因此取得許可的新藥必定會有原料藥許可。

賦形劑是沒有活性的成分,功用是讓藥品可以成型,有足夠的硬度,吸水後容易崩散,或是增加香味、顏色。賦形劑部分無所謂的藥品級,但須符合國家藥典,或是國際十大醫藥國家藥典規格,始得使用。若使用的賦形劑非藥典記載,則視同新成分申請許可。另外,賦形劑也可能是過敏的來源,以往並未強制標示於仿單中,未來也將規範於仿單中清楚的標示。

此次新聞事件中,首波清查27家使用碳酸鎂、碳酸鈣的藥廠,發現有13家業者、共23項產品,其藥品主成份碳酸鎂、碳酸鈣,使用食品級或食品添加物級而非藥品級原料,食藥署已將業者庫存品封存、停止出貨,而藥品賦形劑部分,將依《中華藥典》規格逐批抽樣檢驗,須檢驗合格才可使用。其實,民國70年代國內藥廠就擁有碳酸鈣的藥證,但是台灣市場小,有些領有藥證的藥廠不願意繼續生產;製藥界普遍從日本、德國進口碳酸鈣,進行品管批次抽驗,安全性高,藥效也夠,但少了一張原料藥許可證,因而在此事件中以劣藥下架。

這些事件中有些是使用食品級原料,這些在安全上應是無虞,至於療效上,若是從醫師開出,基本上醫師會從實際觀察及客觀檢驗數值判定治療成效,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因使用這些藥品的不良反應通報,所以不用太擔心。但既然是藥品就應符合藥品規格,未來,食藥署除了推動原料藥主檔案全面實施,強化原料藥品的管理,於「原料藥登錄系統」進行登錄,加強原料藥的GMP認證以確保品質,目前也在著手建置「藥品雲」,串連藥品許可證、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等系統,期望透過這些原料藥及製程的規範來確保一定的品質,並繼續為用藥安全努力。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 吳心恬 藥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