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0-1歲寶寶健康檢查初體驗

寶寶也有「全身健康檢查」?是的! 很多家長以為照兒童健康手冊內的時間到醫院報到,只是為了打預防針?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出生至一歲前是寶寶生長發育最快速的時期,很多的疾病或異常是可以藉由早期的篩檢而發現,打預防針的同時順便做寶寶的全身健康健查以及衛教諮詢才是健兒門診的主要目的,也是確保寶寶可以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兒童定期健康檢查」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今天就來介紹一下何謂「兒童健康檢查」。

首先,先介紹「兒童健康手冊」的內容,其內容包括有「基本的身體檢查」、「神經發展評估」、「預防接種」及「衛教資訊」等四大類。內容豐富可說是寶寶出生後最重要的第一本「小書」。只可惜僅有少許家長曾仔細看完整本的內容,希望在今天的介紹後,家長可以撥空把兒童健康手冊內容仔細地閱讀,相信您會發現更多有助於照顧寶寶的知識喔!現在就簡單帶大家了解一下「兒童健康手冊」的內容有哪些?

先介紹「基本的身體檢查」部分,包括有「生長指標」,即指身高、體重、頭圍的生長指標。這個指標極為重要,隨著年齡增長,一般兒童的各種生長指標都會沿著特定百分位逐漸上升,並不會跨越數個百分位區間。如果身高或體重沒有照著寶寶原本的百分位增長,而是往下掉,就要考慮是否餵食量不夠或營養不均衡導致身高或體重生長遲滯,或是考慮先天性基因疾病的可能性。如果是頭圍增加太快或太慢,反映的是寶寶腦部的生長速度。頭圍增加太快要考慮腦部是否有積水或水腦,頭圍增加太慢要考慮腦部的發育異常。

所以,簡單的測量數字其實意味著寶寶生長狀況是否正常,當然非常重要。「基本的身體檢查」還包括身體各部位的檢查,例如頭頸部檢查(看看外觀是否異常?有無斜頸?頭型是否異常等)、胸腹部(包括心臟有無心雜音?有無軟喉症?肝脾是否腫大?有無腹腔腫塊等)、四肢及會陰部的檢查(有無髖關節脫臼或四肢異常?有無生殖器異常等),其他還包括眼睛、耳朵、皮膚等等都是在寶寶身體檢查時需要注意的。若有異常,就需要安排進一步檢查,以期早日治療。

接下來介紹「神經發展評估」,俗語說「七坐八爬」指的就是神經發展中的粗大動作發展。一歲前的寶寶語言尚未出現,所以這個時期觀察的重點在於動作發展及人際社會行為的互動。動作發展包括「粗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發展,「粗大動作發展」包括何時會翻身、會坐、會爬、會站、會放手走等,而「精細動作發展」包括手掌抓握能力、能否拿開臉上手帕、能否自行握持奶瓶喝奶、能否以拇指及食指夾物等。寶寶何時可以達到何種能力是很多家長困惑的部分,事實上只要家長按照「兒童健康手冊」中每一個年齡別的發展項目,自行先在家中檢測勾選是否會做,於寶寶健康檢查時,醫師會再檢視內容做進一步的測試,如果項目皆有通過則原則上不需太擔心。

當然如果家長在家中有觀察到異樣的行為還是得提出來詢問醫師,畢竟每個寶寶發展還是會有若干差異,兒童健康手冊中的發展項目篩檢是無法檢測出所有發展問題的,還需要家長的仔細觀察及醫師的神經學檢測喔!神經發展評估中還有一項是寶寶的「人際社會行為的互動」。寶寶何時會開始出現人際社會行為的互動?答案是兩個月大就會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互動模式也會不一樣,例如: 2到4個月大的寶寶逗他會笑,6-8個月大的寶寶聽到自己的名字會轉向聲音的來源,一歲半到兩歲的寶寶會模仿肢體動作等。若寶寶在適當的年齡仍未出現該有的社會互動行為,就要考慮自閉症的可能性,所以寶寶人際社會互動的行為評估也是發展評估中很重要的一環。

第三部分要介紹的是「預防接種」及「衛教資訊」。隨著衛生福利的進步,現在寶寶要接種的預防注射疫苗種類增多,許多家長常常一頭霧水不知道何時該打什麼疫苗?特別是一些目前尚屬自費階段的疫苗更是摸不著頭緒。其實,「兒童健康手冊」中一樣有介紹喔!包括接種疫苗後該注意的事項,都可以在「兒童健康手冊」中查詢得到。另外,在健兒門診最常被家長詢問有關於副食品添加的方式、食物種類以及照顧上的疑問等,在「兒童健康手冊」中一樣有這些衛教資訊給家長參考,所以兒童健康手冊的內容豐富,真可說是新手爸媽的工具書呢!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介紹了這麼多寶寶健康檢查的內容,不要以為這些事都丟給醫師就行了,在寶寶去看健兒門診之前記得先把手冊中該年齡家長需填寫的部分先完成,這些內容可以幫忙家長重新審視寶寶目前的狀況,也可以幫助爸媽更加了解家中心愛的寶寶!另外,乳牙的照護以及視力檢查是許多家長常忽略的,其實只要有長牙就須定期給牙醫師檢查,三歲以上則建議帶至眼科做視力檢查,做視力檢查前別忘了利用兒童健康手冊中的視力檢測圖形先教寶寶如何用手比視力表的圖形,這樣檢查視力時才不容易失敗喔!

(資料參考: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慧如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