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脫腸、墜腸不治療恐致死!「疝氣」您知多少?

      脫腸、墜腸不治療恐致死!「疝氣」您知多少?_圖1


      一.何謂 疝氣(Hernia):


      身體中的每個器官都有其相對應的位置,若是發生位移現象,將會大大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疝氣」(Hernia)的發生,可能是先天或後天性的因素,造成橫膈肌或腹壁的肌肉及筋膜薄弱、缺損,腹腔內的壓力使肌肉或筋膜裂開,產生裂口,腹腔內臟器(如胃、大腸、小腸、網膜等) 經由裂口發生移動、移位,由正常的位置進入不正常的位置。

      依據裂口發生的位置不同,疝氣可以區分為幾種類型,例如:腹股溝疝氣(鼠蹊部疝氣)、肚臍疝氣及肚中線疝氣(臍疝氣)、股疝氣、切口性疝氣、橫膈裂孔疝氣。



      二.疝氣的分類介紹:


      1.腹股溝疝氣 (Inguinal Hernia)

      發生在腹股溝部位疝氣,俗稱「脫腸」或「墜腸」,是最常見的一種疝氣,成人疝氣約 90%屬於此類型,其中男性占多數,可分為間接型及直接型疝氣。另外有一種疾病成因不同,且大多只出現在運動員身上的「運動型疝氣(Sportshernia)」亦是經常發生在腹股溝附近。


      1. 「直接型(Direct)」疝氣

      成人或老年發生之疝氣,其原因除先天性之外,還有一種是後天因素。腹壁膠原纖維的新陳代謝不良,或者構成腹壁的肌肉及筋膜受傷;而腹股溝處為腹壁轉折,恰巧為腹壁脆弱、承受腹壓較大的部位,提拿重物、咳嗽、大小便的用力、懷孕或肥胖導致腹腔內容物直接突出於腹股溝,此種疝氣稱為「直接型疝氣」。


      脫腸、墜腸不治療恐致死!「疝氣」您知多少?_圖2



      1. 「間接型(Indirect)」疝氣

      在台灣,嬰幼兒、兒童腹股溝疝氣的發生機率是7%,且男生高於女生(早產兒則更高)。在胚胎發育的時候,於腹膜最下方兩側各有一凸出之「腹膜鞘突(Processus vaginalis)」,通常於胎兒八~九個月大時,「腹膜鞘突」會自動閉合。如果沒有關閉完全,則出生後有很大的機會形成腹股溝疝氣,「腹膜鞘突」男女都有,只要沒關閉完全,腹腔內器官(大腸、小腸、網膜等等)就有可能在某一個時間點從這個缺口掉落至腹股溝或陰囊中,此類稱「間接型疝氣」。


      脫腸、墜腸不治療恐致死!「疝氣」您知多少?_圖3


      1. 「運動型(Sportshernia)」疝氣

      運動型疝氣是因為在腹股溝區域的軟組織損傷而造成的。大多發生在運動員身上,尤其是需要突然改變方向或強烈的扭轉運動,例如:足球、冰球、曲棍球、網球、籃球等項目。在運動中,快速奔跑、急停、晃動或轉身、加速皆可能會造成在下腹部或腹股溝區域的任何軟組織(肌肉,肌腱,韌帶)的應變或撕裂。最為薄弱的腹外斜肌(External oblique)最常出現撕裂,從而導致腹股溝的腹壁薄弱,最終造成運動型疝氣;與普通腹股溝疝氣不同的是,運動型疝氣常常沒有明顯的疝囊,因此在手術的處理上以修補組織為主。一般人的運動量多數不會達到專業運動員的程度,因此罹患運動型疝氣的可能性較小。


      2. 臍疝氣 (Umbilical Hernia)

      當腸子、網膜(Omentum)、或體液從腹壁肌肉的弱點或缺損擠出,在肚臍附近突出腫塊,因此造成肚臍鼓出,就稱為臍疝氣。幼兒患者主因是先天的發育缺損,而成年人發生原因為肥胖、妊娠或肝硬化患者腹水。


      脫腸、墜腸不治療恐致死!「疝氣」您知多少?_圖4


      3. 股疝氣 (Femoral Hernia)

      「股疝氣」,這種疝氣不由腹股溝處鼓出,而由下方的股孔 (Femoral canal)處鼓出,如果腸子卡住無法復位,很可能造成腸子壞死,通常是女性懷孕生產時造成的,好發於多產的中年和老年肥胖婦女。


      4. 切口性疝氣 (Incisional Hernia)

      常發生在腹部開刀疤痕部位,發生率約10-20%,因腹部傷口縫合處癒合不佳或肌膜衰弱使腹壁產生缺陷,造成器官組織、內容物向外膨出,發生原因和術後感染、術後腹內壓力、組織薄弱以及縫合方式有關。


      5. 橫膈裂孔疝氣(hiatus hernia)

      因橫隔膜肌肉退化、缺損、破洞或腹壓過高破壞了裂孔(Hiatus)的閘門功能,使腹腔內胃或腹部器官向胸腔推擠移位至胸腔。成因與年紀漸長而肌肉退化有關,通常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或長期咳嗽、肥胖、劇烈嘔吐…造成腹壓升高引起。許多橫膈裂孔疝氣的病人並沒有症狀,但是隨著疝氣越來越大時就會慢慢產生症狀,一般典型的症狀包括有胸口不適呼吸困難、隱約有上腹痛、易有飽食感、噁心有時甚會嘔吐、胃食道逆流症狀等。


      三.疝氣治療手術類型:



      1. 傳統組織縫合法:

      為一般傳統的手術方法,手術時採用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約3個月後才可正常的活動。縫補的方式,是直接以縫線拉近腹壁破洞兩側的組織再加以縫合,雖然修補了缺口,但卻增加了腹壁內的拉力,此種張力常導致患者術後的嚴重疼痛,同時也極有可能因為用力時產生腹壓,使得縫合處再度被撐開,致使疝氣復發。因為傳統手術縫合在第六層 (fascia transversalis) 之外, 造成病人經常會有緊繃的異物感覺,與局部疼痛。通常10年內的復發率約為20%,此種手術方式較適合四十歲以下之非復發患者。


      2. 人工腹膜疝氣修補法:

      此手術是利用一個比疝氣缺口更大的人工腹膜來修補並加強受損的腹壁缺口,可有效阻擋腹壁壓力,避免腹壁壓力增加,並減少患者術後的疼痛感及復發的可能性。具有疼痛度低、復原速度快等優點,通常患者手術後只需住院1~2天,可以快速回復正常工作及生活。無張力網膜修復會因為使用不同軟硬得網膜材料,造成差異性的舒適度感覺,容易有異物感,通常10年內的復發率約為10%。


      3. 腹腔鏡疝氣修補法:

      利用腹腔鏡技術將人工網膜修補於腹壁內側,此種治療方式有傷口小、疼痛較傳統縫線手術輕微、復原時間短、復發率較小等優點;但需全身麻醉。通常10年內的復發率約小於1%,約2週後即可以正常的活動。

      經由腹腔-腹膜前疝氣修補手術:此手術是進入腹腔內操作,解剖構造較清楚更容易辨別,但可能造成術後腸粘黏以及腸道損傷的嚴重併發症。

      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此種腹腔手術是完全經由腹膜外,找出疝氣袋後把疝氣袋復位,腹部缺損處以人工網膜修補,由於此手術並不會進入腹腔,所以幾乎不會有腸道損傷以及術後腸粘黏的問題。另外可以選擇較新的立體網膜,或是用一般平面網膜加上固定釘。若選用立體網膜,即是運用其立體的剪裁設計,能夠與內部身體構造貼合,所以不需加上固定釘,是因為手術縫合在皮膚組織第六層 (fascia transversalis) 與第七層 (peritoneum)之間,較無異物感,術後恢復較好,且能避免感染、副作用之產生。

      ※ 適合腹腔鏡修補的情況:

      1. 成年男、女的患者皆可適用。

      2. 身體狀況適合全身麻醉。

      3. 所有鼠蹊疝氣,特別是雙側與復發型疝氣都適合。

      ※ 不適合腹腔鏡修補的情況:

      1. 新生兒或孩童。

      2. 有潛在疾病不適合施予全身麻醉者。

      3. 凝血功能異常者。

      4. 下腹部曾經接受過複雜外科手術。


      ※ 腹腔鏡修補的優點說明:

      1. 不須切開鼠蹊部之肌肉與筋膜。

      2. 可以清楚的顯現所有可能的疝氣位置。

      3. 各種類的鼠蹊疝氣,皆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修補。

      4. 兩側疝氣可用同樣的傷口,來同時修補、治療。

      5. 復發型疝氣可以避開之前手術造成的粘黏。

      6. 傷口小並且較美觀,術後疼痛較少,恢復也較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