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藥物過敏居然與基因變異有關!

藥物過敏居然與基因變異有關!_圖1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禾馨醫療孕婦小兒皮膚病特別門診醫師 蔡昌霖、台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博士 洪加政

明明用了同樣的藥物,為甚麼有些人不會有過敏反應,有些人用藥後卻出現紅疹?研究指出,這可能與你的基因有關!

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至今年2月份,引發藥害賠償第一名的痛風治療藥物Allopurinol、名列第三的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近年來已發現特殊藥物過敏反應與體內基因有關。

以上述兩種藥物對應的藥物過敏基因HLA-B*5801及HLA-B*1502,已知漢人帶因比例可高達1成,是歐美人種數倍之高。所幸,隨著精準醫療進步,在新生兒時期就可透過基因檢測準確找出藥物過敏反應的基因,防範於未然。

有嚴重藥物過敏基因 就可能導致過敏發生

禾馨醫療孕婦小兒皮膚病特別門診蔡昌霖醫師表示,藥物過敏的六大前兆症狀為:疹、破、痛、紅、腫、燒。若服用藥物後出現起紅疹、喉嚨或口腔黏膜潰瘍、喉嚨痛、嘴唇腫、發燒,就必須高度懷疑為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反應可大可小,通常都是「以身試藥」後才會發現。多數人經歷藥物過敏,只要停藥後就能改善;但有一小部分人則會出現眼睛灼熱、吞嚥不適的狀況,甚至出現水泡。

輾轉就醫,才發現是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JS),有1成的患者可能致死;若是更嚴重的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可能會因全身大面積的表皮受損、嘴巴和眼睛的黏膜潰爛,致死率高達5成之高。

藥物過敏帶因機率高 基因檢測確保用藥安全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針對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史蒂芬強森症候群及毒性表皮溶解症的基因研究中,發現會引起史蒂芬強森症候群和毒性表皮溶解症的基因,而亞裔族群帶此基因的比例居然比白種人高。

台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博士洪加政指出,相較於歐美每百萬人中2至3人出現SJS,在台灣每百萬人就有8人會發生,即平均每2天就有新增個案。

經過十幾年的藥物基因學演進,不少藥物基因與嚴重藥物過敏之間的關聯性也都逐步被確立,因此,美國FDA建議亞裔病患在使用某些特定藥物前需做基因檢測,確保用藥安全。

藥物過敏基因與特定藥品相關性:

藥物過敏居然與基因變異有關!_圖2

麻醉風暴真實上演 惡性高熱難以預期

蔡昌霖提到,曾遇過父母本身對手術常用的麻醉藥物過敏,不希望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寶寶身上而前來諮詢的案例。確實對麻醉藥物過敏反應可輕可重,電視劇《麻醉風暴》中引發醫療事故的惡性高熱是最嚴重的狀況。

惡性高熱致命風險相當高,不只術前難以預期,通常是在手術過程中突然發生,且症狀變化迅速,往往使人措手不及。病人會出現肌肉僵硬痙攣、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症狀,若沒有立即給予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死亡。 

雖然惡性高熱有解藥單挫林(Dantrolene),但需要及早察覺惡性高熱、及早給予足夠劑量的藥,才有機會救回病人。蔡昌霖提醒,惡性高熱的發生多來自遺傳基因,呼籲有相關家族遺傳史的人可考慮進行基因檢測,避免發生憾事。

透過抽血檢測就能知 守護寶寶健康

過去,若自身體質對藥物過敏,只能處於在被動狀況,等發生再想辦法解決或是透過間接方式檢驗。現在,已經是精準醫療時代,透過基因檢測了解用藥過敏狀況,甚至在新生兒時期就可檢測,避免未來遇上突發狀況卻束手無策。

洪加政表示,利用次世代定序(NGS)技術,結合新生兒篩檢及藥物過敏基因檢測,透過抽血就可同時檢測208個基因、200種疾病及提前預知藥物反應,可以讓媽媽更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態。

新生兒基因檢測不同於健康檢查,一輩子只需要做一次。還可提早發現孩子的健康風險,不僅守護新生兒健康,也幫助爸媽在育兒路上更有跡可循!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