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別讓吞嚥障礙成為長者營養不良的元兇!專家建議質地評估該這麼做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 王亭貴、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暨語言治療師 王雪珮
根據國健署統計,有21.8%吞嚥困難患者每週至少有3次進食嗆咳的現象,等於國人65歲以上長者有8萬人陷入吸入性肺炎的危機。而美國研究指出,吞嚥困難患者營養不良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72倍。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暨語言治療師王雪珮表示,改善吞嚥困難患者的吞嚥狀況、調整營養,已成為高齡化社會的必要工作。若患者不積極接受正確吞嚥及營養評估,恐造成吞嚥安全問題及營養不良後果。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提醒,正確的飲食質地,可減少吞嚥困難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更能夠避免長輩因害怕嗆咳導致的水分及營養攝取不足,避免食物質地成為長者「新」肺炎風險。

王雪珮指出,調整食物質地是吞嚥困難處置最方便的方式,過去國人認為若是喝水嗆咳,只需將水增稠或把食物剪碎或攪打即可改善吞嚥困難,然而這是常見的迷思之一。

她進一步說明,事實上,吞嚥困難患者適合哪一程度的飲食質地等級,需透過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評估與清楚的分級指引,以及營養師進行質地飲食規劃及備置指導。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委員會制定了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IDDSI),該項標準將飲食質地分為八個連續等級(0-7級)。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王雪珮表示,透過醫師、語言治療師等專業醫事人員詳細評估吞嚥障礙患者的狀況後,可依據相對應該程度的進食能力及食物質地,為患者製備飲食或建議。

若患者需要「細碎及濕軟」等級,則避免進食容易出水的食物,如帶水的稀飯,照顧者則需要留意食物在進食過程中是否均質,以及是否容易隨著時間而出水。

對於易出水的食物則建議透過穩定的方式,如勾芡,或搭配專為吞食困難設計的「食物增稠劑」來輔助調整質地,不僅不會改變食物風味、穩定性佳且便利性高,更能幫助吞嚥安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