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農曆春節留意5大原則,遠離食物中毒!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農曆春節是家庭團聚的好時節,但各大醫療院所卻嚴陣以待。
根據統計,春節期間前十大急診傷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不明熱、表面傷或挫創傷、流行性感冒、眩暈、傷害、過敏、下呼吸道疾病、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其中,腸胃炎與食品安全有緊密關聯,民眾在過年期間應格外留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物中毒影響節日氣氛。

常見食物中毒原因與常見症狀

導致食品中毒的元兇有多種,包括細菌(如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等)、病毒(如諾羅病毒)、天然毒素(如麻痺性貝毒)、以及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汙染。

這些病原體通常源於不當的食品處理過程,例如加熱不足、保存不當、交叉污染等。食品中毒的症狀多樣,包括腹瀉、嘔吐、腹痛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因此預防措施尤為重要。

預防食物中毒五大原則

為了幫助公眾防範食品中毒,食藥署特別提出五大預防原則:
  • 要洗手: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如廁後及處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若至郊外旅遊或露營,更應注意飲食衛生。
  •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不生食損傷之蔬果,水果切開及產品製備後應即早食用。表皮較粗糙的水果易藏污納垢,應澈底將果皮刷洗乾淨後再分切,以避免刀子將果皮細菌帶進可吃的果肉。
  • 要生熟食分開:使用不同的器具處理生熟食,以防止細菌交叉污染。
  • 要澈底加熱:海鮮及肉類產品應澈底加熱,不食用未煮熟之禽畜水產品,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某些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具有耐熱性,因此澈底加熱顯得尤為關鍵。
  • 要注意保存溫度:食物不應放置於室溫過久,應儲存在低於7℃的環境中。易腐敗食品及其原料,則建議於5℃以下保存。

春節期間,家庭和餐廳通常會大量製作食品。食藥署提醒,應妥善規劃食材的購買和烹飪量,避免冰箱過度擁擠,影響冷藏效果。此外,未食用完的菜餚應儲存在低溫環境中,並在再次食用前充分加熱。

如果不幸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並通知衛生單位。一起遵循這些簡單的原則,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春節!

延伸閱讀

▶️因應春節假期,中央健康保險署開放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者提前領藥!

▶️除舊佈新迎新春:藥師傳授的家庭藥品整理與儲存秘訣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