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足踝扭傷怎麼辦?這些徵兆可能代表韌帶撕裂!醫師教你RICE急救法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足踝扭傷是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的運動傷害,無論是走路不慎踩空、運動時落地不穩,或是在不平整地面扭到腳踝,都可能導致足踝韌帶受損。根據臨床統計,足踝扭傷佔所有運動傷害約 15% 至 20%,其中以外側韌帶(尤其是前距腓韌帶)最容易受傷。
當足踝扭傷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韌帶撕裂,影響日後的穩定性與活動能力。了解正確的急救處理、治療方式、用藥注意事項以及復健流程,有助於加速康復、預防後遺症。

足踝扭傷的症狀與嚴重程度

足踝扭傷依損傷程度可分為三級:
  • 第一級(輕度):韌帶拉傷但未撕裂,局部腫脹與輕微疼痛,活動功能大致正常。
  • 第二級(中度):部分韌帶撕裂,腫脹明顯且伴隨瘀青,疼痛影響行走。
  • 第三級(重度):韌帶完全斷裂,嚴重腫脹、瘀血廣泛,足踝不穩、幾乎無法行走。
正確判斷受傷程度對後續治療有關鍵影響,必要時應透過醫師進行物理檢查與影像診斷以排除骨折與確認韌帶損傷程度。

扭傷緊急處理:RICE 原則是第一步

受傷初期的 48 小時內,應立即進行 RICE 原則處理,有助於減輕腫脹、控制發炎、促進癒合:
  • Rest(休息):避免負重與劇烈活動。
  • Ice(冰敷):每次 15 至 20 分鐘,每日數次,能減少腫脹與疼痛。
  • 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紮,提供支撐並防止血腫擴大。
  • 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肢至心臟水平以上,有助於靜脈回流與減輕腫脹。
這些措施在傷後立即實施,能有效緩解症狀,並為後續治療及復原打下良好基礎。

扭傷的治療方式:依照損傷程度調整

輕度至中度扭傷

大多數輕度扭傷屬於第一級損傷,僅為韌帶輕微拉傷,部分中度扭傷則可能涉及韌帶的部分撕裂。這類損傷通常不需手術處理,透過保守治療即可恢復正常活動。常見的保守療法包括:
  • 使用護踝或支撐性鞋具:可減少足踝負重與異常活動,提升患部穩定性,促進癒合。
  • 逐步恢復活動:避免長時間完全靜止,過度限制活動反而可能導致關節僵硬與肌肉萎縮。應依疼痛狀況逐漸增加活動量,維持關節靈活性。
  • 物理治療介入:透過專業物理治療訓練,提升足踝周邊肌群的力量與本體感覺,有助於平衡控制與預防再次扭傷。
經妥善照護與復健,輕度與中度扭傷的患者通常可在數週至數月內完全恢復,無需進一步醫療處置。

嚴重韌帶斷裂

若足踝扭傷達第三級,足踝穩定性大幅下降,患者常出現無法負重、劇烈腫脹與活動困難等情形。此時治療策略需更具系統性,視患者年齡、活動需求與足踝穩定性狀況採取以下處置:
  • 非手術治療:對於活動量不高、足踝穩定性尚可的患者,經由長時間佩戴功能性護具(如:護踝、固定式護套),配合密集物理治療,可望逐步恢復關節穩定與功能。
  • 手術修補或重建:若經保守療法後足踝仍出現不穩、重複扭傷,或患者為高運動需求者(如:運動員),則可能需考慮進行韌帶修補或重建手術。手術方式可能包括直接縫合斷裂韌帶,或使用自體或異體肌腱重建韌帶結構。術後需搭配長期復健計畫,包含關節活動恢復訓練、肌力重建與平衡協調訓練,才能有效重建足踝功能。
第三級韌帶斷裂患者的康復期通常需數個月至半年,並需密切追蹤與復健,才能避免留下長期後遺症。

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

在扭傷初期,多數人會服用止痛藥緩解不適,但需注意以下幾點: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如 ibuprofen 或 naproxen,能有效減少疼痛與腫脹。然而,有部分研究指出,NSAIDs 可能會在癒合初期抑制發炎反應,影響韌帶自然修復過程,因此建議短期、適量使用。
  • 避免過度依賴止痛藥:長期使用止痛藥可能掩蓋真正病情,延誤診斷與復健時機。
建議在專業藥師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與劑量,避免自行服用過多藥物。

足踝扭傷的復健運動

有效的復健運動有助於恢復足踝穩定性,預防日後再度受傷。一般可依時程進行以下階段性訓練:

第一階段(急性期,1 至 7 天)

  • 減輕疼痛與腫脹為主,不宜強行活動。
  • 可進行輕微活動如腳趾屈伸,促進血液循環。

第二階段(恢復期,1 至 3 週)

  • 開始進行踝關節的主動與被動伸展運動,如:
    • 腳踝畫圈運動
    • 踝關節背屈與跖屈
  • 使用彈力帶進行簡單抗阻訓練,增強小腿肌力。

第三階段(功能訓練期,3 週以上)

  • 增加平衡與本體感覺訓練,如:
    • 單腳站立訓練
    • BOSU 平衡板運動
  • 回復運動前需通過跳躍、變向等動作測試,確保足踝穩定。
復健進度需視個人恢復狀況調整,過早過量負重反而可能導致慢性不穩,甚至形成「習慣性扭傷」。

為降低再次受傷風險,可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穿著具有支撐力的運動鞋。
  • 增強下肢肌力與核心穩定性。
  • 運動前充分熱身,避免突然負重。
  • 曾有扭傷史者可在高風險運動時配戴護踝,提供額外保護。

足踝扭傷雖為常見傷害,但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導致慢性足踝不穩、影響生活品質。民眾一旦出現明顯腫脹、無法行走或反覆扭傷的情形,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診斷與治療,避免小傷釀成長期困擾。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