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夏天頭髮又油又癢?3招遠離頭皮危機,皮膚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皮膚專科醫師指出,夏天頭皮問題加劇的主因,在於高溫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加,加上汗水堆積,為皮屑芽孢菌滋生創造了絕佳溫床。若清潔不當或使用過於刺激的洗髮產品,便容易造成頭皮發炎、脫屑與搔癢。

頭皮問題可能引發哪些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與頭皮屑

脂漏性皮膚炎是台灣夏季最常見的頭皮炎症之一,患者常因為頭皮屑增多、搔癢難耐而困擾不已。此疾病主要與一種常見的真菌──皮屑芽孢菌有關。當皮脂分泌旺盛,加上氣候濕熱或清潔不當,便會促使此菌大量繁殖,導致局部發炎反應。

此外,壓力、睡眠不足、免疫系統異常或慢性疾病,也可能是誘發脂漏性皮膚炎的潛在因素。臨床上,患者常見症狀包括:頭皮出現紅斑、明顯脫屑(頭皮屑呈油膩狀)、刺癢感強烈,甚至因長期搔抓導致表皮破損、滲液或結痂。若未及時接受治療,發炎狀況可能反覆發作,不僅影響外觀,更降低生活品質與自信心。

雖然脂漏性皮膚炎目前尚無法根治,但透過適當清潔、藥物控制與生活調整,大多能達到良好控制。治療上常用的外用藥物包含含有抗黴菌成分(如:Ketoconazole)的洗髮精,或是含類固醇的局部抗發炎藥膏,搭配低刺激性的護理方式,有助於緩解不適與降低復發機率。

掉髮與毛囊健康受損

當頭皮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如脂漏性皮膚炎未獲妥善控制,其引起的紅腫與搔癢可能進一步波及毛囊結構,導致毛囊功能受損,進而出現休止期落髮。此時,原本健康的頭髮會提早進入休止期,短時間內大量脫落,讓患者有明顯髮量減少的困擾。

若發炎持續惡化,甚至有機會造成疤痕性禿髮,一旦毛囊被纖維化或破壞,將無法再生頭髮,形成不可逆的永久性禿髮。掉髮的成因錯綜複雜,除了慢性頭皮發炎外,亦可能與頭皮黴菌感染(如:頭癬)、自體免疫疾病(如:圓禿)、營養不均、壓力過大、賀爾蒙變化等多重因素有關。

因此,掉髮不應視為自然老化的單一結果,而應從頭皮健康、身體狀態與生活習慣等多層面進行評估與處置。

頭皮問題自我檢測與警訊

出現以下現象時,應提高警覺並考慮就醫:
  • 持續性頭皮搔癢難耐
  • 大量頭皮屑產生,無法改善
  • 頭皮局部紅腫、疼痛或流湯
  • 突發性或斑塊狀掉髮
  • 頭髮異常稀疏或生長遲緩

皮膚科醫師可透過頭皮鏡、刮屑檢查、培養或病理切片等方式確認診斷,針對性給予藥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夏季頭皮護理三大策略

一、正確清潔是關鍵

夏季應選擇溫和配方、控油且具抗屑功能的洗髮產品。避免天天使用高溫吹風機,洗後應徹底吹乾頭皮,以免濕氣造成黴菌孳生。建議每週可使用一次去角質型頭皮清潔液,協助去除老廢角質與過多油脂。

二、調整作息與減壓

作息紊亂與壓力是頭皮屑與脂漏性皮膚炎的重要誘因。研究顯示,長期輪班、睡眠不足或情緒壓力過大,皆會降低免疫力並影響皮脂代謝,進而加劇頭皮發炎與脫屑。建議每日至少睡滿7小時,並培養放鬆習慣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於頭皮健康維持。

三、從飲食養頭皮

均衡營養攝取可幫助穩定皮脂分泌、減少發炎反應,以下為頭皮健康推薦食材:
  • Omega-3脂肪酸:如鮭魚、亞麻仁籽、核桃,具有抗發炎效果
  • 維生素B群:如糙米、蛋類、深綠色蔬菜,有助於皮膚修復與代謝
  • 鋅與鐵質:如紅肉、豆類、南瓜子,有助促進毛囊健康
  • 足夠水分攝取:避免頭皮乾燥,建議每日飲水超過2000毫升

避免高糖高脂與油炸食品,這些食物會刺激皮脂腺過度活化,助長皮屑芽孢菌生長環境。

夏季正是頭皮問題的高峰期,建議民眾及早觀察自身變化,並養成良好的清潔與生活習慣,必要時請教皮膚科專科醫師。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