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每日醫學指南》阿斯匹靈與雷氏症候群!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在臨床上,「雷氏症候群」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腦病變,常出現於某些
病毒性感染症(尤其是B型流行性感冒或水痘症)之後。在公元1963
年,澳洲醫生Reye等人觀察在某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症
或水痘症的個案中,伴隨著突發性瀰漫性的腦病變症候群以及肝功能
異常的病徵出現。
在臨床上,罹患者呈現意識昏迷、抽筋甚至肝腫大
的表徵;嚴重者在發病後二至三星期內就瀕臨死亡的危機,其死亡率
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之間。罹患者呈現低血糖,腦脊髓液糖分濃度減
低,肝功能異常;但腦脊髓液找不到任何病原體或炎性細胞,也沒有
腦炎或腦膜炎的跡象;其病理特徵是廣泛性腦部水腫,肝臟及腎臟有
脂肪變性,而真正的致病機轉至今也尚未清楚,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可
能亦與病毒感染有關。近年來,有為數不少的臨床報告發現「雷氏症
候群」的出現率與與水楊駿(阿斯匹靈)的服用有關。

事實上,「雷氏症候群」在世界各地偶有發現,男女性罹患率相當,
好發年齡層在兩個月至十六歲之間,好發季節在一月至三月間,也是
感冒或傷風流行的季節,其會出現多器官功能的障礙,但尤以肝腦受
損為甚。罹患者在出現「雷氏症候群」前,都有某些程度的感染症病
史,早期症狀包括有嘔吐、嗜睡、頭痛、譫妄、過度呼吸、步態不穩
、意識障礙、抽筋甚至昏迷
;此時,或許要極力排除是否伴隨有「雷
氏症候群」的存在的可能性,而鑑別診斷包括有腦炎、腦膜炎、癲癇
、糖尿病甚至藥物中毒。

「雷氏症候群」本身沒有特殊的治療方針,而以支持性症狀治療為主
,但腦水腫的嚴重度是決定預後好壞的重要指標。因此,嬰幼童一旦
罹患病毒性感染而衍生高燒時,千萬不可擅自使用「阿斯匹靈」或含
有「水楊酸」成份的藥物,來做為退燒之用。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