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精神科醫師的隱憂 探討飲食障礙─厭食症、暴食症

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陳冠宇醫師於民國88年,探討飲食疾患在台灣
北部和東部的盛行率,該研究顯示,在台北市與台灣東部中等學校和
大學護理系中,有1﹪以上的女生可能有暴食症。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醫師,於營養學會刊中曾說
明:在台灣越來越重視肥胖預防時,也要同時重視因「減肥」所衍生
出來的問題,如厭食症、暴食症。洪醫師從事多年的飲食及流行病學
的研究,結果在89年發現12至26歲的女性,有5﹪的暴食症及0.2﹪的
厭食症。並特別呼籲醫師、營養師,在減肥的病人當中要發現早期的
厭食症、暴食症現象。

臺大醫院精神部曾美智醫師於飲食障礙症與肥胖症之研討會中指出:
在台大85∼89年參加醫院減重班的肥胖症個案研究中,被定義為暴食
症者約18.4﹪,並認為「節食」是飲食障礙症的誘發因素之一。

厭食症、暴食症所牽涉的範圍不只是造成病人的神經官能症,或催吐
所引起的食道傷害,最重要的還併有內分泌及社會心理上所交織成的
問題。面對這種種的問題,需要有專業人員與家屬的共同協助,尤其
是使患者對於「吃」的觀念回到正常的狀態,是一個漫長與困難的過
程。

 厭食症、暴食症的飲食治療首要目標是使病人回復到「正常飲食
 狀態」,營養師的工作則著重於:

 1、依患者個別需要,訂定合理的熱量攝取,使體重維持在健康
   正常的範圍內。

 2、協助患者克服對食物的迷思,消除個人的飲食禁忌,一次一
   種不當的飲食觀念(迷思、禁忌﹞慢慢的調整,並指導正確
   的營養知識,讓患者了解任何一種飲食的限制,對健康都是
   負面的影響。

 3、幫患者建立一個飲食架構(如機械化飲食、非節食性飲食)
   ,讓患者能夠遵循,以脫離飲食疾患常見的飲食混亂狀態。


營養治療雖無法全面處理飲食疾病,但它是必須的,最重要的是醫療
團隊﹝醫師、心理師、營養師、護理師等﹞的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
功能。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