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當心「除鏽劑」使用不當 恐有截肢危險!

林小姐哭喪著臉衝進門診,哭喊著說:「醫生,我的右手不知道為什
麼,突然痛起來,而且痛到還會發抖、想吐,感覺好像痛徹心扉,怎
麼辦?」

由於女孩是突然間抽痛起來,因此慌慌張張丟下手邊的工作,趕緊前
來就醫。當時診視手部皮膚時,由於外表無任何異狀,也無傷口,懷
疑是神經炎或毒物入侵,給予止痛及消炎處理,疼痛感雖然好些了,
但手部仍然發抖、發麻。

隔日複診時後,身邊還多了一位同伴,也是相同的問題,但是更嚴重
了:「醫生,我昨天去皮膚科那裡看,不但沒有比較好,疼痛的感覺
反而一直延伸到手臂上來,真的好痛,指尖的皮膚也開始起泡潰爛,
我的同事則是到了晚上才開始痛起來,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覺…」

經過一番仔細詢問討論,才發現原來兩位女孩是太勤奮地擦拭鐵鏽,
在雙手沒有任何保護之下,持續接觸「除鏽劑」而造成其中的弱酸性
物質滲入皮膚,也就是所謂的「化學灼傷」。若是其嚴重者,會造成
廣泛性皮膚及組織壞死,甚至需要截肢的悲劇,必須趕緊給予二人酸
鹼中和劑浸泡及注射劑後才逐漸緩和,沒變成大災難。

常見的化學灼傷藥品,酸性有:硫酸、鹽酸、石碳酸、甲酚及醋酸。
鹼性的則有:苛性鹼、生石灰、蘇打及阿摩尼亞。
強酸強鹼因刺激性
強,反而會注意到,而弱酸、弱鹼由於作用速度慢,反而會因為疏忽
,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例如本次所提到的除鏽劑,常見主成分有磷
酸、氫氟酸、鹽酸等,就是一個例子。

化學品對人體的侵蝕,強鹼(例如通樂)甚於強酸。因為強酸破壞組
織後,會使組織蛋白凝固,形成一層保護外殼,使得傷害不會太深入
;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受強酸侵蝕的皮膚會產生一層白色水泡的原因;
然而強鹼則不然,強鹼破壞組織後會溶解組織蛋白,因此會繼續往深
層侵蝕,需要更加注意事後的處理。

任何化學藥品使用時,均應使用隔離手套,避免直接接觸;若為噴霧
式清潔劑,更應使用口罩,避免直接吸入。
一旦接觸皮膚時,則以清
水沖洗,之後使用肥皂將剩餘的非水溶性藥劑清除乾淨。若有PH試紙
,更可簡易測試是酸或鹼傷害,而可先使用醋酸或氨水(尿液)緊急
處理。

生活中許多化學藥品,對人體的傷害並非即時發生;例如本例中的兩
位女孩,由於使用除鏽劑的當時並無不適感,直到藥劑滲透進體內達
三∼六小時,開始出現疼痛感後,才緊急就醫,經驗不足的醫療人員
,由於皮膚外表無任何異狀,病患也不懂得如何告訴醫師其接觸史,
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期的並不在少數,因此對正確的化學品用方法不可
不知。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