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

黃連
    別名
    別名
    黃蓮、王連、味連、川連、雞爪連、川黃連
    主治
    主治
    腸澼瀉痢,腹痛,心痛伏梁,目痛眥傷,癰疽瘡疥,濕疹,濕瘡,耳道流膿,牙痛,消渴,血熱吐衄。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瀉火,鎮肝涼血,燥濕開鬱,解渴除煩,益肝膽,厚腸胃,消心瘀,止盜汗,酒毒胎毒,明目,定驚,止汗解毒,除疳,殺蚘,改善消化不良,止嘔,抗菌,抗病毒、原蟲,抗腹瀉,抗發炎,抗腦缺血,抗微生物,降壓,抗心肌缺血,抗潰瘍。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燥濕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1.5~11.5克,煎服。外用:適量。
    本草備要:去毛,治心火生用,虛火醋炒,肝膽火豬膽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薑汁炒,下焦火鹽水,或童便炒,食積火黃土炒,治濕熱在氣分,吳茱萸湯炒,在血分,乾漆水炒,點眼赤人乳浸。
    禁忌
    禁忌
    寒虛為病者禁用(久服黃連苦參反熱從火化也)。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腎瀉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基原
    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黃連(味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雅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P.K.Hsiao或雲連Coptis teeta Wall.之乾燥根莖。
    拉丁生藥名
    Coptidis Rhizoma
    英文名
    Coptis Rhizome
    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經,歸脾經,歸胃經,歸肝經,歸膽經,歸大腸經
    化學成分
    小蘗鹼(Berberine)、黃連鹼(Coptisine)。
    性狀
    1. 出宣州者粗肥,出四川者瘦小,狀類鷹爪,連珠者良。
    2. 常呈彎曲形,直徑1~5毫米,長可達4公分。外表黃灰色。無臭,味極苦,咀嚼之,唾液染成黃色。粉末黃棕色。
    藥用部位
    乾燥根莖。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去除鬚根及泥沙,乾燥,去除殘留鬚根。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蟲蛀。
    產地
    生於山地涼濕蔭蔽之處,野生於海拔1000~1900公尺的山谷蔭蔽密林中。栽培於四川。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