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

梔子
    別名

    梔子別名

    黃梔子、山梔子、大紅梔、越桃、山梔
    主治

    梔子主治

    濕熱黃疸,心煩不眠,咳血,衄血,肝炎,口苦口乾,五黃,五淋,亡血,目赤,紫癜白癩,燙傷,燒傷,睡眠不安,小便短赤,心胸鬱悶,血尿。
    功效與作用

    梔子功效與作用

    瀉心肺之邪熱,解三焦鬱火,平熱厥心痛,熄吐衄、血淋、血痢,清熱瀉火,去黃疸,涼血,鎮靜,利濕。
    用途分類

    梔子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瀉火藥)
    用法與用量

    梔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3~11.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本草備要: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止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禁忌

    梔子使用禁忌

    苦寒不宜久服,凡脾胃虛寒便湯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梔子的基原

    茜草科(Rubiaceae)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Ellis之乾燥成熟果實。

    梔子的拉丁生藥名

    Gardeniae Fructus

    梔子的英文名

    Capejasmine Fruit

    梔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經,歸肺經,歸三焦經

    梔子的化學成分

    梔子苷(Geniposide)、梔子酮苷(Gardoside)、山梔苷(Shanzhiside)。

    梔子的性狀

    長卵形或橢圓形,長2~4.5公分,直徑0.8~2公分。表面深紅色或紅黃色,內表面鮮黃色,種子扁卵圓形紅棕色,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鮮黃色。氣微,味微酸而苦。粉末紅棕色。

    梔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果實。

    梔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9~11月果實成熟時採摘,去除果柄及雜質,晒乾或烘乾。亦可放人沸水中燙,或置於蒸籠內蒸半小時,取出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黴。

    梔子的產地

    生於山坡雜林中。主產於湖南、江西、浙江、福建。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