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茯苓
    別名
    別名
    茯靈、雲苓、茯菟、松腴、松薯、松苓、白茯苓
    主治
    主治
    憂恚驚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口焦舌乾,欬逆,嘔噦,膈中痰水,水腫淋瀝,泄瀉,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益脾,助陽,滲利竅,除濕,瀉熱,寧心益氣,調營理衛,定魄安魂,小便結者能通,多者能止,生津止渴,退熱安胎,滋補脾臟,改善消化,消水腫,抗癌,抗菌,降低胃酸。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祛濕藥(利水滲濕)、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9~30克,煎服;或入丸。
    本草備要:去皮,乳拌蒸,多拌良。
    禁忌
    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可使用,對孕婦有益處。
    基原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ein.) F.A.Wolf之乾燥菌核。
    拉丁生藥名
    Poria
    英文名
    Indian Bread
    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淡,性平,歸心經,歸肺經,歸脾經,歸腎經
    化學成分
    茯苓酸(Pachymic acid)。
    性狀
    1. 松根靈氣結成,以大塊堅白者良。
    2. 質地堅硬呈白色的叫白茯苓,此為上品,若為質地鬆軟的淡紅色,則為赤茯苓,為下品。
    3. 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外皮棕褐色或黑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氣微,味淡,嚼之黏牙。茯苓皮不規則片狀,外面棕褐色~黑棕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茯苓塊、茯苓片多方形或長方形塊片,長3~4公分,厚約7毫米,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粉末灰白色。
    藥用部位
    乾燥菌核。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挖,多在7~9月,去除泥土,堆積,以草墊覆蓋,使內部水分滲出,取出置通風處陰乾,反複數次,直至乾燥,即為「茯苓個」;在稍乾、表面起皺時,削取外皮,為「茯苓皮」;中心部分切成的塊片,為「茯苓塊」與「茯苓片」;帶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的片塊稱「赤茯苓」;近白色部分切成的片塊稱「白茯苓」;帶松根者稱「茯神」。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蟲蛀。
    產地
    寄生於氣候涼爽、乾燥、向陽山坡上的馬尾松、黃山松、赤松、雲南松等針葉樹的根部,深入地下20~30公分處。分布於河北、山東、四川。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