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萹蓄
    別名

    萹蓄別名

    扁蓄、萹竹、道生草、地蓼、粉節草、百節、野鐵掃把
    主治

    萹蓄主治

    黃疸,熱淋,蚘咬腹痛,蟲蝕下部,小便短赤,陰癢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皮膚濕疹。
    功效與作用

    萹蓄功效與作用

    殺蟲疥,利小便,降壓,抗菌,止癢,通淋。
    用途分類

    萹蓄用途分類

    祛濕藥(利水滲濕)、利水滲濕藥(利尿通淋藥)
    用法與用量

    萹蓄用法與用量

    內服:9~40克,煎湯。外用:適量,煎煮後清洗患部。
    禁忌

    萹蓄使用禁忌

    脾胃虛弱及陰虛患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性寒,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萹蓄的中藥方劑

    八正散

    萹蓄的基原

    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之乾燥地上部分。

    萹蓄的拉丁生藥名

    Polygoni Avicularis Herba

    萹蓄的英文名

    Common Knotgrass Herb

    萹蓄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膀胱經

    萹蓄的化學成分

    扁蓄苷(Avicularin)、楊梅苷(Myricitrin)。

    萹蓄的性狀

    1. 葉細如竹,弱莖蔓引,促節有粉,三月開紅花。
    2. 莖圓柱形而略扁,有分支,直徑1~4毫米。表面灰綠色至紅棕色,斷面中央白色。葉互生,披針形,灰綠色~黃綠色或棕綠色。花小,束生於葉腋。氣微,味微苦。粉末灰綠色~棕綠色。

    萹蓄的藥用部位

    乾燥地上部分。

    萹蓄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芒種至小暑間(約為國曆6月5日至7月8日)莖葉生長茂盛時採收,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萹蓄的產地

    生於山野、荒地及河邊等處。分布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