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荊芥

土荊芥
    別名
    別名
    鵝腳草、臭草、火油草
    主治
    主治
    鉤蟲病,蛔蟲病,蟯蟲病,頭蝨,皮膚濕疹,疥癬(皮膚病徵狀),風濕麻痺疼痛,經閉(連續停經3個月以上),經痛,口舌生瘡,喉嚨腫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活血消腫,抗菌,驅腸蟲,抗瘧原蟲。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殺蟲止癢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3~9克;新鮮藥材則15~24克,煎湯;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禁忌
    不宜多服、久服、空腹服,服前不宜用瀉藥。有腎、心、肝功能不良或消化道潰瘍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基原
    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之乾燥帶果穗全草。
    拉丁生藥名
    Herba Chenopodii Ambrosioidis
    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辛,性微溫,歸肺經,歸膀胱經
    化學成分
    松香芹酮、土荊芥酮、土荊芥苷、丁反式桂皮酸。
    性狀
    綠色莖下部圓柱形、光滑,上部方形、具毛茸,果穗簇生於枝腋及莖梢,果實綠色或黃綠色扁球形,直徑約1~1.5毫米,胞果棕黑色或紅黑色,搓之具強烈特殊氣味,味辣而微苦。
    藥用部位
    乾燥帶果穗全草。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割,攤放在通風處或捆束懸掛陰乾,避免日晒及雨淋。
    2. 儲藏:置通風處,避免日晒及雨淋。
    產地
    生於曠野、路旁、河岸和溪邊。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栽培於中國北方。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