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吃飽飯後一直有噁心的感覺,小心是消化性潰瘍!

文�聖功醫院肝膽胃腸科 邱康程醫師

吃飽飯後一直有噁心的感覺,但又吐不出來,不過打嗝後就會緩解,但是過沒多久又開始;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嗎?通常【噁心】的感覺可能是消化性潰瘍是指消化道表面的黏膜因胃酸侵蝕受損而形成潰瘍。如果發生於胃部就稱為胃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就稱為十二指腸潰瘍,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以外的消化性潰瘍則較少見。一般而言,胃潰瘍發生的比例比十二指腸潰瘍少,在台灣地區十二指腸潰瘍大約為胃潰瘍的二至四倍,歐美國家十二指腸潰瘍的比例更高,而在日本則胃潰瘍比較多。

消化性潰瘍一般較好發於男性,胃潰瘍的發病率男性為女性的二到四倍,而十二指腸潰瘍則提高到四至六倍。至於在發病的年齡層方面,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一般比胃潰瘍的病人年輕,十二指腸潰瘍好發於二十到四十歲,平均的發生年齡是三十歲;而胃潰瘍好發於三十到六十歲,平均年齡是五十歲左右。由於升學壓力及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得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年齡有下降的趨勢,甚至在小兒科也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的病例。

消化性潰瘍發生的機轉至今並不是完全清楚,發生的可能原因也蠻複雜,由於篇幅有限,大概歸納以下幾點:

一、胃酸和胃壁黏膜保護層的失衡。

這是最早有關潰瘍的觀念,“沒有胃酸就沒有潰瘍(No acid, no ulcer)”,即潰瘍的發生是因為胃酸分泌過多或黏膜保護失敗所致。

二、胃的幽門桿菌。

這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幽門桿菌是寄生在胃靠近幽門的黏膜層,它會分泌一種酵素將胃部的酸鹼度提高,目前相信這和潰瘍的發生很有關係。根據統計有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的十二指腸潰瘍和幽門桿菌有關,而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胃潰瘍和幽門桿菌有關。

三、內分泌異常。

有一些激素會刺激胃酸分泌,如果體內有會分泌這些激素的腫瘤,便會因為胃酸分泌過多而發生潰瘍。

四、藥物。

常見會造成潰瘍的藥物包括止痛藥、類固醇等。

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部疼痛,這是由於潰瘍直接引起的內臟痛覺。其他常見的症狀包括上腹部的灼熱感、腹脹、飢餓痛及半夜痛等。大部份的病人會伴隨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更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出血、穿孔或幽門阻塞等嚴重的併發症。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主要靠內視鏡,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胃鏡。所以如果有上述的症狀,經過藥物治療無效,就應該接受胃鏡的檢查,以及早發現問題並接受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在最近有很大的進展,藥物上從最早的制酸劑,到目前廣泛使用的第二型組織胺接受體抑制劑(H2 blocker),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及前列線素E1類似物等。

另外近年來對幽門桿菌的研究及治療也大有進展,接受兩週的三合一療法(兩種抗生素加上質子幫浦抑制劑),細菌的去除率可達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配合兩週的幽門桿菌三合一療法及後續二到三個月的第二型組織胺接受體抑制劑治療,不但提高了消化性潰瘍的癒合率,也大幅降低了潰瘍的復發率,這些治療上的進步真可說是潰瘍患者的一大福音。不過要達到上述的治療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能配合醫囑,完成整個療程。

前面曾提到消化性潰瘍會造成一些不愉快的症狀,而且有可能會發生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因此一旦經由內視鏡檢查發現患有消化性潰瘍,在日常生活及飲食方面便須要注意一些事情:

 1遵照醫囑按時服藥,不要自己停藥。消化性潰瘍一般需要八至
  十二週的藥物治療,治癒率可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五,如果自
  行停藥而終止治療,很可能造成潰瘍無法癒合而復發。

 2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煙、酒、咖啡、辛辣的調味料等。

 3規律的生活及充足的睡眠。

 4切勿亂服成藥。尤其是感冒藥、止痛藥、來路不明的中藥及鎮
  定劑等。

 5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細嚼慢嚥。

 6如果有解黑便、吐血或突發性腹痛等症狀須儘速就醫,切勿自
  行服藥,以免造成生命危險。
本文作者:邱康程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