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治療失智症雙管齊下更有效

台灣目前邁向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逐年上升,失智症已經是國內健康照護的重要問題。由於失智症患者往往需要家屬的照護與陪伴,了解失智症患者的照護需求以及治療方向,會使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品質與預後有顯著的提升。

一般失智症的治療,可以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雖然目前針對失智症的藥物尚未能阻止或恢復已經受損的大腦細胞,但是及早投藥仍然可以使患者的症狀獲得改善。而非藥物治療,可以多方面刺激患者的大腦,提升腦部功能,雙管齊下延緩疾病的進行,提升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延後患者被送到安養中心的時間。

藥物治療

阿滋海默症

在治療阿滋海默症的藥物主要有膽鹼酯酶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希望能減緩患者心智功能退化的速度。另外,其他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等,用於改善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目前需要若是合乎規定者,經由審查健保可以給付。

膽鹼酯酶抑制劑

愛憶欣(Aricept, donepezil)、憶思能(Exelon,rivastigmine)、利憶靈(Reminyl, galantamine)。可能的副作用有噁心、拉肚子、厭食、頭痛、嘔吐等。

NMDA受體拮抗劑

憶必佳(Ebixa, memantine)、威智(Witgen,memantine)。對中重度阿茲海默症較為有效。

抗精神病藥物

當患者有幻覺、妄想、攻擊、敵意和不合作等症狀,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如:思樂康(Seroquel, quetiapine)、理思必妥(Risperdal,risperidone)等。可能的副作用有嗜睡、便秘、血壓降低、顫抖、身體或四肢僵硬等。

抗憂鬱劑

患者的憂鬱、煩躁、睡眠障礙等可使用抗憂鬱劑來治療,如百憂解(Prozac,fluoxetine)、樂福得(Zoloft, sertraline)、美舒鬱(Mesyrel, trazodone)等。可能的副作用有頭痛、噁心、頭暈、平衡感差等。

血管性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治療重點為降低大腦進一步受損之危險性,即預防中風之發生。主要針對血管危險因子進行控制,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治療及抗血栓治療。

非藥物治療

除藥物治療之外,藉由環境的調整(熟悉的、穩定的、有安全感的)、活動的安排、溝通方式的改變、認知訓練、懷舊療法、亮光、按摩、音樂治療、芳香療法、寵物治療、藝術治療等非藥物照顧方法,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

音樂治療

運用音樂本身做媒介來改善患者情緒、促進語言溝通進而延緩病情的一種治療模式。設計音樂活動提供刺激與活動,藉簡單樂器之使用、歌詞解說等方法提供患者正向刺激,延緩疾病之退化。

懷舊治療

透過團體的方式,藉由對過去事物及經驗的回憶而增加患者語言表達、人際互動、改善情緒之目的,進而延緩病情的一種治療模式。回想與分享個人人生經歷的過程,可透過團體懷舊過程,鼓勵並支持失智老人的人際互動並鼓勵失智老人有組織地回想、討論並分享過往的事情及經驗,以增加自己的信心、自尊,進而減輕憂鬱情緒,緩解症狀。

藝術治療

運用教材及繪畫、拼貼、雕塑等方法與失智症者互動,提供豐富之感官刺激及自我表達機會;透過失智者陳述分享其作品,促進失智者之語言表達及成就感;在製作的過程,成員間相互協助形成良好人際互動、增進人際之滿足,參與活動動機提昇進而減緩退化。

園藝治療

透過接觸大自然,明顯改善輕度失智症病患活動意欲低下的情形,提昇他們的認知機能。老人接受園藝治療,學習播種、移盆、收成等課程後,體能及手指靈敏度更好,且較不憂鬱。

認知訓練

運用輔助教具、日常生活器具或其他自製器材、海報等,設計認知活動,幫助失智症者動動腦、減緩認知功能退化。過程常搭配結合感官刺激、現實導向活動。認知功能障礙為失智症的主要症狀,認知訓練希望即使在疾病的影響下,長輩仍然可以藉由日常活動的重新安排,建立參與活動的習性,以保持最大可能的獨立功能並面對調適失智症帶來之困擾。

目前本院已有專任的失智症醫師群,開立特別的失智症門診與記憶門診,提供專業的失智症診斷與治療,並提供相關的失智症藥物申請與諮詢,同時配合失智症社區照護小組,深入社區據點,提供免費的專業團體治療,以進一步延緩病情的發展,提升病人與家屬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亞東醫院神經內科 鄭又禎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