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難搞的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疾病到底什麼不能吃?

「什麼不能吃?」是皮膚科診間經常出現的問題。如何藉由飲食改變,達到控制、改善或進一步預防皮膚疾病,相信也是多數患者心中的疑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任蕭子臨提供以下飲食與痤瘡、慢性蕁麻疹、乾癬以及異位性皮膚炎在科學上的關聯性,藉此說明該四種皮膚常見疾病飲食攝取建議,並釐清可能的迷思。

圖片來源:by arztsamui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痤瘡

■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飲食有助於改善痤瘡症狀。反之,高升糖指數食物會使痤瘡惡化。

■初步證據顯示減少乳製品攝取可能改善痤瘡,但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慢性蕁麻疹

■初步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能改善慢性蕁麻疹,然而適當的補充劑量與時程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假性過敏原(註*)排除飲食(pseudoallergen free diet)對小部分慢性蕁麻疹病患可能有幫助。

乾癬

■減肥不但能改善乾癬症狀,提高部分乾癬藥物療效,對乾癬患者較常合併的代謝性症候群也有助益。

■降低酒精攝取可改善乾癬症狀,也能降低部分乾癬藥物可能造成的肝毒性。

異位性皮膚炎

■母親於懷孕期間避免過敏原攝取,『無法』降低將來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相反地,可能造成出生體重不足及早產危險。同樣地,母親於哺乳期間避免過敏原攝取,『無法』降低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對異位性皮膚炎高危險群嬰兒,前四個月純母乳的哺育或水解配方奶具有保護作用。但在一般嬰兒,純母乳的哺育對異位性皮膚炎並『無』保護效力。

■過敏原排除飲食(elimination diet)『只』適用於經口食物測試(oral food challenge)證實具有食物過敏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患者切勿自行嘗試,以免造成營養不良或生長遲緩。

■產前孕婦服用益生菌(probiotics),產後嬰兒繼續服用益生菌,可降低將來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然而各廠牌益生菌菌種不同,提供的臨床證據也不同,購買時請審慎。

■嬰兒飲食中補充益生質(註**)(prebiotics),可降低將來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蕭子臨說,以上提供的飲食攝取建議,目前皆有科學證據支持。但請民眾切勿矯枉過正,造成營養失調。均衡營養對健康非常重要,可諮詢營養師建議。另外提醒有皮膚疾病時,請尋求專業醫師診療,單純飲食改變並無法取代治療。

註*:假性過敏原(pseudoallergen),是自然或加工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劑、色素、或香料。

註**:益生質(prebiotics),又稱益生元、益生素、益菌助生質,是食物中一種不易消化的成分,可刺激消化系統中益生菌生長或活化。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皮膚科 蕭子臨 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