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腸道健康 大腸直腸、肛門疾病不上身

先跟各位講一則關於體內器官有趣的故事:身體各個器官們將在會議中決定誰有權擔任身體的負責人。

腦部說:「應該由我來當負責人,因為我控制人體內所有的系統,如果沒有我,其他器官也無法正常運作。」

血液則說:「是我當負責人才對,我除了運送氧氣至各部位外,少了我就沒有辦法送走毒素了。」

胃也說:「我才是負責人,我可是消化了所有食物才能帶給你們能量。」

雙腿說:「我當負責人,因為我主宰了身體的行進。」

眼睛則說:「我是負責人,因為必須透過我人們才能夠看見美麗的世界。」

直腸說:「我才是真正的負責人=, 因為我負責去除排泄物。」

這時體內其他所有器官皆對著直腸冷嘲熱諷,直腸一氣之下便緊閉肛門,不運作。幾天後,腦部頭痛欲裂,胃則因消化不良而脹氣,雙腿則使不出勁,雙眼佈滿血絲、視線模糊,血液中累積了許多毒素。經過一番痛苦折騰後,他們一致同意由直腸擔任負責人,因為「肛門」才是一切的主宰。

英國亞瑟赫士特爵士(英國消化系醫學會創會會長)還曾經說過:「大腸是人體最常被毀謗及虐待的器官」。言歸正傳,因腸道充滿食物的殘渣所以是細菌孳生的地方,因此它是體內最髒且老化最快的器官,但腸道也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所以我們更應該要了解它,知道如何去保護它。

常見腸道肛門疾病、成因、好發者及預防方法:

● 便秘:醫學上針對便秘有一定義,通常是指1週的排便次數少於3次,其中有四分之一次以上是需要特別用力才能排出或是排便時需要費力排出一些顆粒狀或較硬的糞便,且排便後仍有排不乾淨的感覺。便秘可以分為兩種:
功能性便秘:原因為飲水不足、纖維攝取不足、運動不足、情緒緊張、壓力過大、疲勞、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腹肌衰弱缺乏排便動力。服用特定藥物,如抗組織胺、鎮定劑、止痛劑、安非他命、抗憂鬱藥、含可待因的咳嗽藥則會使腸道蠕動減緩,而引發便秘。

● 器質性便秘:包括腸道疾病(如腸粘連、腸阻塞、直腸癌、腸粘連、大腸憩室炎、巨結腸症)、腸道外疾病壓迫腸道(如子宮肌瘤、卵巢肌瘤、腹腔內腫瘤)、肛門疾病(如痔瘡、肛裂、炎症),都會使肛門括約肌收縮失調而導致便秘。

● 腹瀉:腹瀉意即排便次數的增多、糞質稀薄,或帶些少許黏液、為消化的食物等。腹瀉容易使體內大量水分、電解質和營養物質流失,容易造成脫水,嚴重時更有可能致命。食物不衛生常是造成腹瀉的原因之一。若是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如痢疾、霍亂)必須用抗生素治療,就像海地最近發生霍亂疫情便造成超過1500人死亡。但其他絕大部分病因都可以症狀治療。

● 大腸激躁症:其常見症狀包括腹痛、排便習慣改變,有些患者則會以便秘或腹瀉來表現,甚至出現腹瀉或便秘交替的情形。因腸道不正常蠕動,造成腸內壓力增高,患者常有腹脹、腸絞痛、心口灼熱、吞嚥困難等問題;因它是一些症狀的集合,所以它的診斷須先排除其他的疾病。大腸激躁症也可以說是現代人的一種文明病,病因可能是情緒緊張、壓力大所造成,所以治療上除了藥物幫助改善症狀,懂得生活調適及情緒管理才能真正減輕症狀。

● 大腸息肉症:大腸息肉症是指大腸壁上黏膜的突起,是表皮不正常的增生所形成。其主要分成:

● 增生性息肉:通常小於0.5公分。不會變成惡性,好發於乙狀結腸及直腸。

● 腺瘤性息肉:症狀上再分為管腔型,絨毛型或管腺及絨毛混合型,這型的息肉大小就跟惡性腫瘤息息相關。症狀大部分不明顯,大的會有出血或引發腸套疊,甚至阻塞等症狀。診斷還是以大腸鏡為主。發現息肉時,醫師都會順便把它切除及送病理切片,檢查是良性或惡性腫瘤。若是良性,就定期追蹤;若是惡性,就依細胞侵犯深度來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 大腸憩室症:憩室是大腸壁內的囊狀突起,有別於息肉,它是往腸壁外突出,大部分跟飲食攝取纖維量不足有關。常見症狀為憩室炎,嚴重至穿孔造成腹膜炎,及出血。

● 痔瘡:痔瘡是肛門黏膜下的靜脈曲張所造成。大部分久站、久蹲、久坐後,因地心引力的關係,使黏膜承受太大的張力造成血管擴張及黏膜下垂,嚴重者會有俗稱的「脫肛」,它分成內痔、外痔及混合式痔瘡。內痔因位於鋸齒線上(感覺神經支配遲鈍),所以不會疼痛。主要以解鮮血來表現。外痔,位在鋸齒線下(感覺神經支配敏感),所以都以疼痛表現,特別是血栓若在血管內形成,其疼痛更是難忍。痔瘡不一定需要動手術,大概都以嚴重程度來決定治療方式。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民眾不要以為大便出血一定是痔瘡導致而自行治療,症狀未改善還是有必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 肛門膿瘍及簍管:肛門周圍腺體細菌感染所造成。它跟痔瘡無關,但常常會合併存在。膿瘍如未能到醫院治療而自動破裂,少數會形成硬痂變成肛門?管,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

● 肛門搔癢症:其形成原因很多,如個人衛生習慣(糞便殘留)、解剖學(肛門周圍毛髮多、肥胖)、食物(刺激性食物)、全身性疾病(黃疸、糖尿病等等)、皮膚病(濕疹、癬)、婦科疾病(陰道炎)。大部份只要保持肛門周圍清潔,加上症狀治療即可改善。

● 肛裂:肛門呈現表淺性線狀潰瘍,症狀為每當排便時就會感到劇烈疼痛,其原因為便秘性硬糞過於用力造成鱗狀表皮處破裂。患者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就能改善,嚴重者就須以手術治療。

● 大腸癌:因人類飲食習慣有西方化的趨勢,近幾年,大腸癌已成為我國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新診斷個案已超過一萬多人。統計發現,大腸癌的發生,多數是由大腸息肉症轉化為癌症。早期大部分都沒有明顯症狀,之後出現之症狀為血便、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有時便秘,有時腹瀉;多是黏液分泌而非糞便)、體重因不明原因而下降、不明原因貧血,遇到以上症狀應迅速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根據衛生署國健局統計,98年有4531的國人死於大腸癌,而大腸癌目前是癌症裡面預後相當好的。零到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均為86%、81%、72%、57%和12% 。如每一到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20-30%的大腸癌死亡率。為了早期發現,國健局現在有補助50-69歲民眾2年做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大腸癌篩檢查可以大概增加0-1期個案所占的分率從21%增到42%,大概將第四期個案所占分率由23%降至9%。千萬不要低估篩檢的功效,造成以後還要承受更多治療帶來的痛苦。

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做大腸及肛門的保養,預防它快速老化呢?我每次都會和病人說從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排便習慣等三大方面去改善:

● 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肉食、油炸食物及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果類,全榖類的食物。一天喝近2000cc的水,少喝飲料。

● 正確的生活習慣:多找時間運動,盡量不要熬夜,避免久坐,久蹲,久站。不抽煙,嚼檳榔,少喝酒。

● 固定排便時間:如果飲食正常,作息正常,通常排便習慣都不會太差。但有人習慣上廁所看書,或是一定要挑地方上的話,可能錯失上廁所的時機。最好是能“速戰速解”。

最後就是要提醒大家能養成:

● 定期的健康檢查:依年齡定期做防癌檢查。從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就做大腸鏡檢查。一般民眾不必對大腸鏡有所恐懼。現在為了減少民眾的焦慮,可以要求做無痛大腸鏡檢查。但因健保局還沒給付”無痛”的部份,民眾需自行負擔這部份的費用。

● 危機意識的觀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約60% 好發部位為乙狀結腸及直腸。所以如能早期發現及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避免手術做”人口肛門”的折磨。
本文作者:蘇思聰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