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長短腳、椎間盤突出要人命,如何解救腰痛?

「我腰痛很嚴重,是不是椎管狹窄?還是椎間盤突出?要不要開刀?」腰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許多人都擔心是不是需要開刀治療?開刀有沒有殘廢危險?醫師指出,其實因身體結構性問題,而必須動刀者不多,十個有九個腰痛,都是「不當使用」來的。

圖片來源:by stockimages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長庚醫院嘉義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指出,根據研究統計,下背患者大多源自於肌肉韌帶所引起的疼痛,事實上都是不當使用的「生活習慣病」,而這些生活習慣中的不當使用,引起下背痛的原因主要有「六不」,一是姿勢不良,二是不當的動力鏈,三是過度不停使用,四是不活動造成失能引起的疼痛,五是肌力和肌耐力不足,六是修復不夠。

坐姿不良比站姿危害更大

姿勢不良是引起下背痛最常見的原因,正確姿勢下,頭的重心垂直線應該要穿過腰椎中心,很多人站姿不正,往前傾15到20度,脊椎壓力會是站直時的1.5倍。不過,坐姿不良的危害比站更大,很多人坐的時候腰沒有支撐,操作電腦時手肘懸空,尤其當精神集中時,頸椎容易往前傾,對脊椎的壓力更大,所以最近流行的「站立式辦公桌」可增長辦公時間不無道理。

另外,不少人有「長短腳」致使骨盆左右一高一低,或是骨盆前傾或後傾,便引起下背痛;喜歡「翹腳」是造成現代人長短腳常見的原因。因此,許宏志建議,坐要端正,背有靠、手不懸空,身體不傾斜,不造成脊椎額外的壓力,行走時邁步直行,睡覺時最好側睡,讓脊椎獲得完全的休息。

不過站久了、坐久了,身體還是會疲累,無法避免久站時,偶爾可用左右腳「稍休」後,就要回到正確直立的站姿,久坐不耐時,適當翹腳可以讓腿得到休息,但是每翹腳20分鐘就要換腳,才不會造成骨盆傾斜。

動力鏈偏移問題大

「動力鏈」是一種新觀念。想像有一條線從右手穿到右肩胛、右邊胸部,到左腰而至左邊的腿腳區,趨使我們身體動作的就是「動線」,人在活動時除了動力鏈,還有運動時的「軸線」如身體轉圈時的軸心,但是人站久了,會用平常慣用的那一側去支持,造成軸心的偏移。

動力鏈偏移,就像是四個輪胎的汽車,若其中一個輪胎因為漏氣而造成行車方向偏移,會造成油耗增加及輪胎磨損,同樣的動力偏移,長期在人體則會引起疼痛,疼痛的位置常會發生在特定的點,這些點和「纖維肌痛症」、「肌筋膜疼痛症」發生的激痛點很多地方是類似的,因此,除了要改變患者不正確使用肢體及錯用肌群,針對患者肌群無力的肌群加以訓練,強化肌力及肌耐力,對於肌肉過度使用者,給予伸展及放鬆過度使用產生緊繃的肌群,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和修復。

使用過度或不及皆不宜

肌肉使用與否,需適當掌握,一般的疲勞痠痛大概第2天就可以恢復,如果休息到次日還覺得痠痛,表示可能已經過度使用身體。因此,運動不足、不活動,還是有可能致使肌力和肌耐力不足,形成失能而痠痛,而事後休息不夠,也會讓痠痛更嚴重。

近來大家常聽到的「肌少症」,就是現代人運動不足造成肌力及肌耐力不足,如此更容易在活動後覺得疲勞而不愛活動。至於經常休息反而造成肌肉減少,慢慢形成失能,使痠痛更加嚴重,而且會惡性循環,甚至造成行動不便。

疲勞引起的痠痛, 必須適度的休息,如果休息的時間不夠,組織無法得到完全的修復,導致過度疲勞,身體的疼痛便會累積而無法復原。

自我鑑定與復健

許宏志也提醒,不要一有痠痛就去推拿,不妨先自我鑑定是否身體結構有問題。首先,彎下身體,看看左右兩側是否不一樣高。仰躺,將兩顆網球放在腰部的凹窩,感覺兩側腰凹有沒有一側比較緊、一側比較鬆,如果有,表示骨盆有傾斜狀況,可以靠復健運動慢慢矯正回來。如:利用仰臥起坐扭腰運動,起身用右手肘碰左膝、用左手肘碰右膝的動作,把腰椎扭轉回來。

許宏志建議, 背肌運動、膝胸運動、腰橋運動和深蹲等運動,可以強化背肌及核心肌群,也可同時調整骨盆傾斜。現在很多人練核心肌群會做深蹲運動,他認為初學者可以分三階段練習,第一階段從靠牆深蹲,背部貼著牆壁慢慢下降到蹲姿支撐,第二階段扶著椅子進行深蹲,第三階段等了解正確姿勢後再進行深蹲運動。

痛到醒來發燒速就醫

要避免背痛上身,許宏志提醒大家不要做會讓自己疼痛的動作,坊間有些推拿、整脊或是按摩,強調治療時會很痛,但可以「矯正」,他認為這些都不應該隨意進行,必須在合格醫師檢查確定身體結構沒問題,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倘若腰痛到晚上睡覺會痛醒,或是發燒,或出現肌肉萎縮的情況,一定要趕快就醫,痛到會醒要小心可能是脊椎發炎或是癌症徵兆,發燒顯示有感染,而肌肉萎縮顯示有神經壓迫或神經受損,都要趕快治療。
本文作者:撰文�丁彥伶、諮詢�台灣綠色養生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嘉義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許宏志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