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安得了白血病 永遠的二八佳人追念血癌病患

文�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 許禮安醫師

小安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孩,因為經歷至親好友的生離死別,在今年三月看到我的專欄文章:「悲傷需要治療嗎?」,知道可以放心哭泣來宣洩情緒,因而得以紓解她累積多年的悲傷,雖然和我未曾謀面,卻透過手機和電子郵件,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五月底,小安因為去書局購買我寫的書,不幸發生車禍,大腿骨折住院。六月中出院在家修養期間,也沒撞到或被打,卻發現身上有多處烏青的瘀斑,人覺得疲累、頭暈而且發燒,於是到醫院抽血檢查,白血球竟然高達三萬多(正常的白血球數量是三千到一萬)。

醫師起先懷疑是急性感染,開抗生素給小安吃,要她一週後複檢。再度檢查白血球上升到五萬,懷疑極可能是白血病。隔週再抽血,白血球上升到八萬,立刻安排住院,進行骨髓檢查。答案揭曉令人有如晴天霹靂,確定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就是俗稱「血癌」的其中一種。

人體血液的主要成分有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血漿等,其中白血球是在骨髓中製造出來,可以抵抗細菌及其他病菌的侵襲,是人體最堅強的防衛系統。白血病是血液或骨髓內不正常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導致未分化、功能不足的白血球充滿在血液中,會減少或抑制其他正常成分的生成,結果會發生貧血、抵抗力減弱及出血等現象,而造成死亡。

白血病一般分成急性與慢性兩型,而急性與慢性白血病又可各自分為骨髓性與淋巴性兩種。小孩子的白血病多屬於急性淋巴性(ALL),而成人則大多是急性骨髓性(AML)或慢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約佔兒童癌症的三分之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大多發生在三、四十歲的青壯年,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則多發生在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有些報告指出:白血病可能和放射線照射、化學物質或某些化學治療藥物等有關,但確定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白血病的症狀多為持續頭暈、高燒不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等,此外,可在皮膚發現紫斑及牙齦容易出血。急性白血病通常症狀出現得很快,淋巴腺、脾臟及肝臟因充滿白血球而腫大,血小板會減少。最常見的症狀是臉色蒼白、容易流血及皮下青紫,並且容易感冒或受細菌感染。慢性白血病的症狀與急性白血病相似,通常是在一般身體檢查時發現,然後症狀有時經過許多年才會發作。慢性白血病人往往可發現脾臟及淋巴腺腫大。

白血病的分類診斷需做骨髓穿刺及抽取檢查,在顯微鏡下檢查血液與骨髓中白血球的變化情形。急性白血病的治療目前已經有很大進展,化學治療及使用抗生素控制細菌感染可延長病人生命,但絕大多數均會復發,骨髓移植是唯一治癒之法。而治療過程會有出血、細菌感染等問題發生。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可用口服化學藥物或皮下注射干擾素,但病人於數年後均會轉變為急性白血病,目前唯一治療方法仍有賴骨髓移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由於好發於老年人,以觀察或口服化學藥物治療為主,病人一般於疾病發現後仍可存活五至十年。

小安經過一次化學治療,效果不佳,白血球仍然高居不下。因為貧血而出現頭暈虛弱,之後斷斷續續的發燒,住院打抗生素,有時陷入昏迷,最久的一次在加護病房昏迷七天。八月中出現血壓下降、重度貧血、因血小板過低而皮下出血造成全身瘀青,小安於八月底在家中過世。

【註】僅以此文紀念我親愛的小安:一個聰明慧黠又善解人意、明眸皓齒又靈氣動人的可愛女孩,永遠的二八佳人。小安最喜歡花蓮的七星潭海邊,那兒的海浪聲可以安慰她的煩憂,她特別喜歡蓮花,也非常嚮往海端。

許禮安醫師小檔案
現任: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家庭醫學科駐院醫師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家醫科及心蓮病房主治醫師、
   東華大學兼任校醫、
   慈濟大學臨床講師
專長: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網址:許禮安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許禮安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