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兒交互感染,腹瀉主因『輪狀病毒腸炎』作祟!

「輪狀病毒」,雖然它不像腸病毒可怕,但是同樣也會造成許多家長及病童的困擾。輪狀病毒的治療和預防都較腸病毒容易,更值得社會大眾一起預防。

羅東博愛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藍正州醫師表示:近日來,在小兒科門診時常看到許多憂心忡忡的媽媽抱著臉色蒼白、而且十分虛弱的小朋友來求治,看到他們驚恐無助的眼神,讓人看了好生憐惜。媽媽主訴小孩已經發燒、嘔吐、胃口很差好幾天並且拉肚子次數多到數不清,殊不知這正是『輪狀病毒腸炎』。

輪狀病毒腸炎病毒的潛伏期約1∼3天,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因為抵抗力較差而最容易受到侵犯,在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1∼2天後由於病毒會造成腸黏膜發炎及絨毛萎縮,便開始會出現有如蛋花湯般的水便,病程約3∼7天。由於年紀小而且腹瀉頻繁,患者很容易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而使得病情更加惡化,進而導致抽搐或甚至死亡。

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症狀:

輪狀病毒主要侵襲腸胃道,所以症狀以嘔吐、腹瀉、發燒為主。在發病初期先出現嘔吐,在經過12至24小時後,轉變成為腹瀉和發燒,嚴重者腹瀉可持續一週!因此若照護處置不當,容易造成脫水、休克甚至於死亡!所以家中幼兒若有皮膚乾燥、活動量減低、小便量減少、無汗、眼眶凹陷、囟門凹陷、昏迷、嗜睡等,應緊急送醫,以防脫水、休克導致死亡。

目前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或疫苗,所以治療上採取症狀治療為主,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是相當重要的。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及早以口服電解液補充因腹瀉造成的脫水,可以有效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另外,早期進食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可促進腸黏膜絨毛修復。如果幼兒持續嘔吐、嚴重腹瀉,最好改由點滴注射,以補充水分。所以,患童一旦有厲害嘔吐、腹瀉、脫水的現象,須儘速送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輪狀病毒大多是經由糞口、接觸傳染,因此,在此呼籲家中有幼童的父母,在病毒流行期間儘量少帶小朋友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家中飲食與環境衛生、養成勤勞洗手的好習慣;假如家中已有患童,應謹防兄弟姐妹之間的交互感染。其實只要預防得宜,輪狀病毒並非如此可怕,只要預防得宜,重視清潔及衛生習慣,病毒感染是容易控制的。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