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檢e櫥》胸壁上劃下一刀,談自發性氣胸的處理!

文�台中榮民總醫院急診部 徐中平主任

自發性氣胸好發於年輕的男性,有別於次發性氣胸,前者多發生於體型瘦高的男性,年齡多半在20歲上下。臨床的症狀多為胸部悶痛或呼吸困難。患者常在劇烈運動、搬負重物或胸部遭受撞擊時引發症狀而就醫治療。臨床診斷除病史外,患側在聽診時可查覺呼吸音降低的情形,嚴重時尚可在頸部觸摸到氣管移位的現象。確切的診斷需靠胸部X光檢查。此時應可在X光片上看到空氣在肋膜腔積聚,進而造成肺臟萎縮而使得肺臟臟層肋膜被凸顯出來。

除少數的輕度(<20%)的自發性氣胸外,應儘速在肋膜腔內放置胸管引流排氣,舒緩病患的症狀。目前多使用管徑細小的豬尾(pig-tail)狀引流管,病人的耐受度較高,至於根本的治療方式則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雖然有人主張初次氣胸可在肋膜腔內灌注四環素造成沾黏避免復發,但成功率多在50%以下。

據統計有過第一次氣胸的病人約有20%會發生第二次氣胸;有過第二次氣胸的病人約有40%會發生第三次氣胸。這些再發性氣胸是一個頗麻煩的問題,萬一單純性氣胸未能及時診治而進展成壓力性氣胸,則可能阻礙了循環及呼吸系統而造成死亡,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自發性氣胸的成因多半是肇因於肺泡的形成。這些源於臟層肋膜的肺泡多位於上肺葉的肺尖部位。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肺泡破裂後,肺部的空氣外洩到肋膜腔內而造成氣胸。除了前述的年輕患者外,有些人長期在增壓及減壓的環境下工作(如潛水夫、空服人員等)亦有較高的機會發生氣胸。這些人因職業特殊一旦發生氣胸最好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此外,兩側性的氣胸及居住在偏遠地區就醫不便的病人亦應及早接受手術治療,以免因診治延誤而造成遺憾。

近年來由於內視鏡手術的進步,為大部份的氣胸手術皆可由胸腔鏡來完成。由於胸腔鏡手術只須在胸壁上作三個一公分在右的小傷口就能將病灶切除,並透過特殊的肋膜研磨機來達到術後肋膜沾黏的目的。手術的復發率大約在5%以內。這類手術與傳統的開胸手術需在胸壁上劃上一道15至20公分長的刀口,可謂是一大進步。

最近本人又將胸部的小刀口上移到腋窩下,如此一來不但傷口更加隱秘,更可將傷口數由原本的三處減為兩處來完成同樣的手術,讓病患的痛楚減少復原加快,也造福了更多的氣胸病患。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