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以「晨僵」疼痛最為嚴重!

文�阮綜合醫院免疫風濕科 孫俊明醫師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原因不明。常常出現在三十到五十歲的女性,剛開始發作是以關節腫痛為主,可能是一或二個關節,但是隨著時間流轉,關節腫痛的數目會越來越多,而且會左右對稱,同時會出現全身無力、體重減輕甚至輕微發燒的症狀。這種疾病主要侵犯的是手和腳的關節,特別是手上的小關節,像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間關節、腕關節等是最好發的部位。

關節疼痛以清晨起床時最嚴重,病人會感覺到全身僵硬,連下床都有問題;當病人活動一至二小時之後症狀會較為緩解,這種現象叫做「晨僵」,原因是病人的關節腫脹因晚上睡覺缺乏運動所以較為嚴重,這和一般人因為工作勞累引起的肌肉酸痛不同,可以作為鑑別診斷的依據。

有了以上的症狀,還必須配合抽血和放射線檢查,才能正確的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抽血檢查包括類風濕因子和發炎指數,其中類風濕因子陽性常讓人以為自己是不是有類風濕關節炎,其實正常人也有一小部分會類風濕因子陽性,另外像一些慢性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慢性肝炎等也都會有類風濕因子,所以必須根據臨床症狀來分辨這個類風濕因子是否有意義。放射線檢查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作為診斷的依據,另外一方面可以作為判斷疾病嚴重度的指標。

至於治療方面是以藥物控制為最主要的方法。藥物的種類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類固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和改變體質的藥。在治療初期關節的發炎很嚴重,少量的類固醇可以達到迅速消炎的目的,對於生活品質的改善幫助很大,也可以讓病人早一點下床活動,不會因為長期臥床導致骨質疏鬆或關節巒縮。

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可以改善發炎疼痛的症狀,但是長期服用對腸胃道會造成潰瘍甚至出血的副作用,不過最近二、三年新的對 COX 2專一性的藥物問世大大的降低了腸胃道的傷害,可以算的上是醫學界的一大進步。

改變體質的藥是針對免疫系統的失調去治療,以期減緩關節的破壞,達到長期緩解病症的目的。這類藥品的特色是產生療效所需的時間較長,通常需要二到三個月,但是如果藥效發揮出來之後,症狀可以達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可以不必再服用消炎藥。除了上述三種藥物之外,由於長期的關節發炎以及缺乏運動,這類病人會有鈣質流失的現象,應該要補充鈣質,停經後的女性更應該補充賀爾蒙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的惡化。

總之,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改善癒後的不二法門,千萬不要相信一些誇大不實的偏方,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等到關節變形就後悔莫及了。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