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老年男性與攝護腺癌─誰說50歲不能幸福快樂過日子?

文�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泌尿科主任 張進寶醫師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罹患攝護腺癌的病患,在近幾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攝護腺癌已躍升至台灣地區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七位。好發年齡約在65至75歲之間。造成國內攝護腺癌發生率逐年增加之原因並不完全明瞭,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 含豐富飽和脂肪酸之食物大量引進國內。
2. 民眾做例行健康檢查人數增加,早期發現癌症的患者增加。
3. 臨床醫師廣泛使用血液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及肛門指診檢查。
4. 其他如環境致癌因子等。


攝護腺癌多數發生於周圍腺體,若病灶很小,很少會有症狀。但當癌症進行生長到某一程度而壓迫尿道或膀胱頸時則會產生與攝腺肥大相同的症狀,如解尿困難、頻尿、小便變細,夜尿等症狀。如果癌症侵犯到射精管,則可以造成血精現象。若癌細胞侵犯穿出攝護腺被膜並破壞與陰莖勃起有關之神經血管,則可導致陽萎。晚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如骨骼轉移造成的骨頭疼痛或是骨盆腔淋巴腺轉移後壓迫靜脈造成下肢小腫或壓迫輸尿管造成腎臟水腫等。

診斷方法

1. 肛門指診:
 因攝護腺癌多數發生於周圍腺體,因此肛門指診在早期診斷癌症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任何肛門指診不正常的病患都必需建議做切片檢查。

2. 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PSA test):
 PSA具有器官上的特異性,無論良性的腺體或惡性腫瘤細胞皆會分泌PSA,其正常值小於4.0 ng/ml,因癌症患者其基底膜已破壞導致漏入血中的PSA量較多,因此造成血中PSA值昇高。

3. 經肛門超音波檢查及切片:
 經肛門超音波檢查可以看出攝護腺三面立體的結構及偵測到具有低回波的腫瘤,同時可以引導切片檢查。
  
手術治療

1.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腹腔鏡手術或傳統式開刀)是當前治療局限性癌症最有效、唯一可達到完全去除癌細胞的方法。根據文獻報告術後十年的存活率達85%。

2. 手術之適應症
 第一、二期:對於年輕病患,預期壽命超過十年者,應採積極的處理,建議接受根除性手術治療。對於高齡或身體狀況差之患者,則可考慮保守治療或放射性治療。
 第三期:臨床上第三期病患接受根除性手術理論上幾乎已無法治癒,惟有學者認為年輕,無症狀及分化良好之病患仍可接受手術治療,術後立即給予內分泌治療仍有長期存活之機會。

3. 常見手術的併發症有術中大量出血、直腸損傷、尿失禁、尿道膀胱頸吻合處狹窄及陽萎等。尿失禁的機率,以完全失禁在1∼6%,應力性尿失禁約5∼17%。輕微的尿失禁可以提肛肌收縮的練習及口服藥物治療。

目前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患多以第三期的癌症為主,而其適應症尚有:

1. 病患選擇放射線治療者。
2. 病患因內科疾病無法進行手術者。
3. 骨盆淋巴切片證實有轉移。
4. 手術切除後認為有殘餘腫瘤者。
5. 末期腫瘤病患需緩和尿道阻塞或血尿症狀、或有骨骼轉移,
 經荷爾蒙治療後仍有骨胳疼痛,甚至脊髓壓迫者。

攝護腺癌細胞分為二類,大部份細胞的生長必需依賴男性荷爾蒙,少部份細胞的生長則與男性荷爾蒙無關,可分為外科及內科藥物治療:1. 外科手術:兩側睪丸切除術。2. 藥物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及藥物注射。

攝護腺癌是一種預後良好的癌症,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若有家族病史者應該在40歲以後定期至泌尿科門診檢查。根據衛生署統計攝護腺癌的盛行率逐年增加,因此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接受肛門指診及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以達到預防醫學的目標: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幸福快樂的過日子。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