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康KABINAI─實不相「蹣」九成過敏人很敏感!

過敏症狀簡單的說是人體在與外界某些物質接觸後,引發體內免疫系統高度活化而造成的發炎症狀。而這些會引起過敏的物質稱之為過敏原。在台灣,最常見的過敏疾病為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及食物過敏等六大類,這些過敏疾病的症狀如下:

一、過敏性鼻炎:以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鼻癢為主,會造成讀書不
  專心,容易疲倦,睡眠品質變差。
二、氣喘:會咳嗽、胸悶,逐漸發展為慢性或反覆性咳嗽,呼吸有雜音
  ,俗稱嗄龜。
三、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癢、結膜炎,眼睛紅腫。
四、異位性皮膚炎:小時候常可在臉上出現紅腫、癢,典型的分佈處在
  手腕、肘彎、眼角內側、腳踝,會反覆發作;長大後如未痊癒,則
  皮膚變成苔癬化。由於常發生於手腳彎處,所以古時候又稱為「四
  彎風」。
五、蕁麻疹:皮膚上反覆出現丘疹、皮疹,但只有20%∼30%是因過敏
  原引起,大部分都是非過敏原引發。
六、食物過敏:吃過某類食物之後不久,立刻出現紅疹、發癢,或成片
  狀的蕁麻疹;少數人還會出現慢性腹痛、絞痛、脹痛症狀,反覆出
  現噁心、嘔吐現象,其嚴重性與吃下的食物量成正比。

過敏的症狀很多,但一般以鼻炎與氣喘為病變的兩大類。臨床顯示,大部分的氣喘病人都同時患有鼻炎,也就是說兩種呼吸道疾病經常像欒生兄弟一樣存在。

一般而言,先天體質過敏的小孩往往一出生就常見異位性皮膚炎,超過三歲以後則出現過敏性鼻炎;大約在小學就學前後才氣喘病發作,但發病時間因人而異,有人終其一生只出現一種過敏疾病,也有人三種過敏疾病先後出現或同時上門。

不管是那一種呼吸道疾病,幾乎都可以看到過敏性疾病的影子,可見其普遍的程度。氣喘病人常合併有鼻炎,若要治療氣喘疾病,首先應注意是否合併有鼻炎,必須從鼻炎開始治療才易見功。

台灣最常見的三大過敏原是塵蹣、黴菌、蟑螂,其中以「蹣」最嚴重;據估計,90%以上的過敏患者都對「蹣」過敏。是八隻腳的超小型昆蟲,大約只有2、3厘米大小,有避光性,因此平時大都躲藏在沙發、棉被、枕頭套或窗簾角落,一加以拍打即漂散於空氣中,肉眼根本看不到。由於是靠人的皮屑為生,所以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僅家裡勿過度裝潢,也盡量不要睡在榻榻米的寢具上,並應控制居住環境的濕度在50%以下。

一般而言,由卵到成蟲總共有五個生長期,歐洲室為二十八天,熱帶無爪只要七天,最喜愛在溫度攝氏26∼30度、濕度50﹪以上、陰暗的環境中繁殖生長,並會成長得特別快。

但在正常情況下,只要在攝氏65度以上就會被殺死,因此為了防範其增生,家中的每個房間最好都能照射到陽光,如果家有過敏氣喘幼兒,最好每星期清洗一次床單、被套與枕頭套,棉被則放在太陽下曝曬二、三個小時左右,其它衣物也可以攝氏65度以上的高溫烘乾。此外,檜木、檀木及尤加利樹的氣味會讓不敢接近,因此建議清洗床單、被套、枕頭套時,不妨加入幾滴檜木、檀木或尤加利樹精油一起洗,具有效果。

就學理上說,過敏的致病機轉屬於多因子,與免疫球蛋白E抗體、嗜伊紅白血球、過敏原特異性T淋巴球和細胞間白素等都有關係,但要如何啟動這些機轉,進一步引發過敏症狀,歸結起來還是與遺傳和環境因素脫不了關係。大致歸類如下:

1、遺傳因素:

基因與先天體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如果父母都有過敏疾病,則小孩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機會出現過敏;如果父親或母親有過敏體質,則其小孩被遺傳、為過敏所苦的機會為三分之一。

最近這幾年頗為盛行「骨髓移植術」,施術醫師也意外地發現,若捐贈者有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受贈者在移植過後幾年就會同樣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可見先天的體質確實與是否過敏密切相關。

2、環境因素:

有些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後天環境的影響對過敏疾病有相當大的影響。以台灣而言,近二十年來的社會環境變化,也導致過敏疾病慢慢增加。這些因素包括:

a、工商業發達帶來空氣和環境污染,尤其冷暖氣機、汽機車和工廠所
  排放的廢氣及二手煙污染都成為另一種過敏原。

b、居家環境的改變。以前家庭的裝潢大都簡單,光線充足、空氣流通
  ,因此過敏病例不多。都市化以後,所住的都是公寓住宅,活動空
  間不足,複雜的裝潢也成為孳生的溫床,往往「製造」了很多過敏
  原而不自知。

c、過去農村社會,兒童有較多的時間在戶外活動,現在則多數停留在
  封閉的建築內;密閉式的空調讓過敏患者與室內過敏原共處的機會
  增加,更容易誘發過敏症狀。

d、精神緊張致呼吸道出現過度(過敏)反應。過去農業社會生活悠閒
  ,現代則生活競爭劇烈,加上生活壓力等情緒影響,都會影響自主
  神經的調控,導致呼吸道過度反應、出現氣喘或過敏。

e、飲食習慣的改變。過去的飲食以蔬菜和低熱量為主,現代則大多是
  高熱量、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飲食;加上有些飲食店可能以回鍋油或
  不安定油油炸、燒烤食物,更容易引起過敏症狀。

f、以嬰兒配方奶粉代替母乳餵食,使得幼兒的免疫力下降。研究證實
  ,一般奶粉無法提供充分的免疫,嬰兒一接觸到過敏原就容易提早
  出現過敏症狀。

g、傳染性疾病型態改變。由於疫苗開發成功,公共衛生進步,現代人
  對某些細胞內的病原菌感染率已經逐漸降低,例如肺結核、A型肝
  炎和麻疹等,不過卻也因此導致免疫功能改變,過敏疾病患者還是
  不斷增加。

h、腸胃道正常菌叢的改變。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本地的嬰幼兒腸內菌
  叢因為受到抗生素濫用及飲食內容改變的影響,以致乳酸菌等益生
  菌往往被殺死,影響了腸胃道正常菌叢的平衡,結果使得過敏症狀
  更為嚴重。

好在這些情況都是可以改善的,只要方法正確,就可以降低發作頻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