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定期肝炎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在台灣每年約有五千多人死於肝癌,五千多人死於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所以肝病可以說是台灣的國病。但是肝炎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因此養成定期作檢查的好習慣,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簡單介紹一般的肝功能檢查:
1. 肝功能指數:GOT、GPT等,其代表肝臟發炎或肝細胞壞死的程度。其中前者(GOT)不是肝臟細胞內特有的酵素,在其他的組織細胞裡也有,而後者(GPT)則是肝細胞所特有,當肝臟細胞受損時,會把這些肝細胞內的酵素大量釋放到血流中,而使得血清中的GPT、GOT 酵素濃度增加,因此可作為肝炎的指標,但GPT、GOT的上升也可能因其他原因造成,所以有時需要下面提到的其他檢查。

2. 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學檢查: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核心抗體(Anti- HBc),e抗原(HBeAg),e抗體(Anti-HBe),C型肝炎抗體(Anti-HCV),A型肝炎抗體(Anti-HAV),D型肝炎抗體 (Anti-HDV)等。

3. 其他血液檢查:其他肝功能檢查還包括評估肝臟合成機能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以及凝血酶原時間(PT)(假若肝功能降低,則凝血酶原時間會延長),評估排泄功能的血清膽紅素(Bilirubin),評估解毒功能的血清氨(Ammonia)濃度;而Alk-P可能因肝內膽汁鬱積或膽管疾病而有異常,另外r-GT可以用來評估肝細胞傷害的現象,亦是一種酒精或藥物對於肝細胞傷害的指標;而由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濃度的起伏亦可以判定肝細胞本身再生的程度如何,同時也是一種腫瘤指數;這些所謂的肝功能檢查在臨床上可能因不同的原因或疾病造成異常,須要專科醫師的臨床經驗,以及臨床症狀及表徵,才能夠歸納出完整的評估及正確診斷。

4. 分子生物學檢查:確認病毒存在、其基因型、濃度、突變種等,如檢測HBV DNA、HCV RNA、mutant,這些檢查與藥物治療的種類和治療時間有關。

5. 腹部超音波檢查:每六個月檢查一次,評估是否有肝實質病變、肝硬化、腹水或併發腫瘤等,對於肝硬化或是高危險族群,可考慮每三個月即檢查。

6. 肝穿刺組織切片檢查:能正確評估肝炎活性、肝臟破壞及纖維化程度,同時能精確的評估預後和治療效果。

肝炎帶原者或病患要確保肝臟的健康,就必須保持正常作息、切勿熬夜、避免菸、酒,並且養成定期追蹤檢查的好習慣,服用任何藥物之前先請教醫師,若有肝功能異常,宜與消化專科醫師討論並尋求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
本文作者: 陳櫻分 李政祺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