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醫如何治療痛經?

痛經是指在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劇痛昏厥者。有些痛經與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或宮頸狹窄引起的,須特別處理,因為不單純是子宮問題而已。

中醫認為痛經與行經前後衝任、子宮的氣血變化密切相關。經前氣血下注衝任,衝任氣血充盛,若邪氣內客,衝任、子宮氣血不暢,不通則痛;若先天腎氣不足、氣血虛弱者,子宮、衝任失於濡養,故經行之後,痛經發作,倘氣血虛損未能恢復,至下一次行經之後,痛經又再發生。

痛經的辨証主要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部位、性質,結合月經的期、量、色、質及舌脈、體質狀況等以辨其寒熱虛實。《景岳全書•婦人規•經期腹痛》中提到:「經行腹痛,証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為虛,拒按拒揉者為實。有滯無滯。於此可察。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此當於形氣稟質兼而辨之,當以察意,言不能悉也。」一般痛在經前、經期多屬實,痛在經後多屬虛;痛甚於脹,經血色黯夾血塊多為血瘀;脹甚於痛,伴經血排出不暢者多屬氣滯;絞痛、冷痛、得熱痛減者為寒;痛在少腹,兼有乳房脹痛者,病多在肝;痛連腰伴頭暈、耳鳴者多為腎虛。

痛經的治療,宜經前一周給藥至經期。寒者,選用艾葉、小茴香、炮薑、肉桂、台烏、吳茱萸等溫經止痛藥;氣鬱而痛者,選用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薑黃、木香、枳殼、檳榔等行氣止痛藥;瘀者,選用川芎、乳香、三七、沒藥、延胡索、蒲黃、五靈脂等活血祛瘀止痛藥。

總而言之,痛經主要以經來小腹疼痛,伴隨月經週期發作之特點,多見於經前或經行第1-2天。痛經的產生與經期的生理變化密切相關,衝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氣血不足,失於濡養,不榮而痛。病在衝任、子宮,變化在氣血。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學歷:
•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
•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科系住院醫師指導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科系總醫師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 外科泌尿科醫師
•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 一般外科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中西醫師 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