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2008年心腦血管疾病十大研究進展(下)

美國心臟協會最近公佈其所評選出的2008年心腦血管疾病十大研究進展,當中不僅有極富創意的基礎科學研究,還包括重要的、有望造福廣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試驗成果,特節錄重要內容提供大家參考。

六、穩定型心絞痛治療的選擇:藥物或是心導管治療?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即一般俗稱的心導管手術,包含氣球擴張術或金屬支架置放術等)及心臟藥物的開發等,在治療冠狀動脈疾病上都有長足的進步;其主要功效在於改善冠狀動脈疾病病患心絞痛的症狀。但是選擇藥物治療或是心導管手術治療對於病患症狀及生活品質的改善,究竟孰優孰劣,至今仍未定論。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於2008年8月報導,該研究收錄了2287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參與研究,將這些病人隨機分派為兩組,一組接受適當及積極的內科藥物治療,另一組則接受心導管手術治療,之後追蹤及觀察病人達3年,在這3年中以特殊設計的評量表,來評估病人在接受藥物治療或是心導管手術治療後,對於臨床症狀及生活品質的改善程度。

研究發現,對於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而言,心導管手術治療和內科藥物治療,都可以同樣有效的改善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再仔細比較兩組發現,心導管手術比起內科藥物治療改善效果要再好一些。但是若把觀察時間延長到3年以上,則心導管手術比起內科藥物治療的優勢就消失了。研究結果顯示,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應得到更積極的內科藥物治療,以及在必要的情況下接受特定的介入治療。

七、使用降血脂藥物來預防成人心血管及腦血管病變。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於2008年11月刊載了JUPITER研究結果,JUPITER研究是一多醫學中心隨機對照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共納入17802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數值正常(<130 mg/dl),但高敏感度發炎指數蛋白(hsCRP)指數升高(≧2 mg/L)的健康人群,每天服用降血脂藥物Rosuvastatin 20毫克或安慰劑。一般心血管粥狀硬化的病程有多種發炎因素參與,目前尤以hs-CRP最受關注。其研究結果顯示,Rosuvastatin受試者的hs-CRP和LDL-C數值均顯著下降,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及其他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比例也顯著降低,其下降程度高於50%。此研究報告為心血管第一級預防領域,帶來了震撼性的研究結果。

JUPITER研究的結果顯示,對於hsCRP≧2 mg/L的健康人群,即使血脂肪水平正常或到達標準值,仍應積極給予Statin藥物,控制hsCRP水平以預防心血管及血管事件發生。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型研究,進一步拓展了Statin降血脂物的應用範圍,並可能對心血管疾病第一級預防指南的重新評價與修訂產生影響。

此研究結果不僅在將血脂肪控制目標由LDL-C延伸至LDL-C和hs-CRP兩個面向,進一步提供了Statin治療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的證據,也再次把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目光,聚焦於發炎反應在血管粥樣硬化中的關鍵性作用。JUPETER研究果再次印證:降低LDL-C和hs-CRP是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機制。

到目前為止,LDL-C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關係十分明確,而hs-CRP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關係則紛繁複雜,仍有待釐清。儘管已有大量的hs-CRP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但在臨床實踐中,hs-CRP的廣泛應用仍存有諸多障礙,如hs-CRP的預測價值?檢查的理想時間點?適用人群?確切治療方針如何?繼JUPITER之後,相信今後有更多的研究朝向此領域發展。期望藉由更早期的藥物及多方面介入,能完全根除心血管及腦血管病變的發生。

八、發展人工心臟平台以治療心衰患者。
全球患有心臟衰竭等重大疾病的人數以百萬計,嚴重的末期心臟衰竭病患在內科藥物治療無效之後,心臟移植是唯一的希望。然而由於捐贈者數量的不足,每年均有大量的患者因得不到合適的捐贈心臟而死亡。因此發展可替代性的人工心臟裝置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目前在實驗室中人工製造心臟組織方面已取得一些進展,這些組織也表現出心臟細胞特有的收縮及電氣傳導功能。但要能夠製造一個立體三維的、能模擬天然心臟功能的全人工心臟,仍然是遙不可及。美國科學家近日利用全器官去細胞化(whole organ decellularization)方法,在實驗室中製造了老鼠和豬的人工心臟,此一成果有望為人工心臟的發展提供新的方法及概念。相關論文發表於2008年2月「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中。

在此研究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臟血管修復中心的Doris Taylor教授和同事,採取了全器官去細胞化的方法,使用天然心臟的平台製造人工心臟。研究人員首先使用特殊藥物及灌洗方法,將大白鼠和豬隻心臟中的細胞全部移除,只留下細胞外基質(Matrix)作為骨架,接著向其中注入新生老鼠心臟的「原生細胞(Progenitor cell)」,然後放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其觀察結果令人鼓舞。在4天後,研究人員可見到心臟組織收縮;而8天後,新的心臟開始搏動。切片結果顯示,心臟原生細胞在細胞外基質中,成功地生長及分化成各式心臟組織。

研究人員相信,去細胞化過程可被用於製造新的捐贈器官如心臟、腎臟或肝臟等。而且由於新心臟充滿了受贈者本身的細胞,所以產生排斥反應的比率也降低。如果研究結果最後成功,將使人工生物心臟的夢想獲得實現。

九、利用胚胎幹細胞培育「新心臟」。
要構建一個心臟,不僅需要心肌細胞,還必須有內皮細胞和血管生成細胞。國際科學領域權威期刊「自然」(Nature)雜誌於2008年11月刊載了一篇研究成果,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證明了使用KDR1系胚胎幹細胞,可分化出上述三種類型的心臟細胞。此一發現顯示胚胎幹細胞在被成功啟動後的多能性及分化潛力。同時,培植新的心臟所需要的細胞,可以通過人類胚胎幹細胞獲得。此一研究為心臟再生醫學治療領域開啟了一道曙光。

十、高齡老人也需要控制血壓。
很多人都誤以為,年紀大血壓自然會比較高,所以80歲以上病人的高血壓常未積極接受治療。但全球第一份針對80歲以上老人血壓控制的研究報告「HYVET」,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08年5月出爐,此篇研究報告收錄了 3845位來自歐、亞、澳等多國超過80歲以上老人參與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約83歲,收縮壓160到199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110毫米汞柱。研究分成隨機兩組,一組給予降血壓藥物積極治療,另一組則給予安慰劑,追蹤期達2年。

追蹤結果顯示,吃藥組比安慰劑組平均收縮壓下降15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下降6.1毫米汞柱。在疾病降低的風險機率方面:吃藥組比安慰劑組發生中風機率減少30%,中風死亡率減少39%,心血管病死亡率減少23%,任何原因所造成的死亡率減少21%,心臟衰竭發生率減少64%。

在使用的藥物方面,HYVET首度證實先用利尿劑再加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足以達到控制血壓目標,兩藥併用率達73.4%。此研究證實,治療80歲以上病人的高血壓,能有效降低罹患腦部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長期以來,如何控制高齡老人的血壓問題一直有疑問,但這項研究證明了控制血壓對高齡老人的價值,殆無疑義。


本文作者【林口長庚醫院心臟一科 詹益欣醫師 / 郭啟泰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