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日常飲食有衛生 食物中毒不上身

夏天要小心細菌性食物中毒
每年5到10月是食物中毒發生的高峰期!地處高溫潮濕的亞熱帶區,台灣四季的氣溫皆適合細菌繁殖,尤其夏季高溫常高達30℃以上,更導致各種微生物很容易繁殖,造成食品腐敗變質。細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件中,會導致較嚴重後果的是肉毒桿菌中毒。

肉毒桿菌不需要空氣即能生長,殺菌不完全的低酸性罐頭食品(鐵罐、玻璃罐、殺菌軟袋等密封的食品)及貯藏不當的香腸、臘肉等醃製食品,都可能造成肉毒桿菌中毒。

食物中毒警訊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症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當進食後2∼48小時出現腸胃道疾病,特別是吃到同樣食物的其他人也有相同症狀時,通常就要懷疑是食物中毒。

你知道怎樣吃才衛生嗎?來做個自我檢查吧!
清潔
1.不論是烹調或進食前,都應該用肥皂及清水將雙手洗乾淨。
2.如果手部有傷口或膿瘡,應將傷口完全包紮好,並戴上衛生手套,以免傷口或膿瘡中的細菌造成污染。
3.與食品接觸的器具、容器,應清洗乾淨,保持乾燥。
4.使用過的毛巾、抹布,應清洗乾淨,保持乾燥,並經常消毒。

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
1.生食、熟食應分開放置,以免交叉污染。
2.準備2套刀具及砧板分別處理生食、熟食,接觸過生食的手、砧板及碗盤等器具,都要洗乾淨。
3.特別是在處理海鮮、禽(畜)生肉時最容易發生。
4.烹調時如果只有一套砧板和刀具,最好先處理熟食再切生食。

烹煮
1.細菌通常不耐熱,加熱到70℃以上,大部分的細菌都會死亡。
2.用微波爐烹調時確定沒有加熱不完全的部位。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可以將食物加蓋,並攪動、旋轉食品使其烹調均勻。
3.若微波爐為非旋轉式,可以在烹煮過程中分段加熱。
4.在加熱過程中,可以將食物取出轉(翻)動一、二次。

冷藏
1.低溫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應即時把須冷藏的食物放入冰箱。
2.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不可高於5℃,冷凍室的溫度不可高於–18℃。已烹調好的食品或剩菜,應在2小時內放入冰箱。
3.用較小容器分別盛裝須冷藏的食品或剩菜,以便能在冰箱中迅速冷卻。
4.不要在室溫下解凍食品,可以在前一夜放到冷藏室、用流動冷水或微波爐解凍。
5.冰箱別塞得太滿,應保持適當空隙,並定期整理、清洗,維持冰箱內的清潔衛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