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大腸息肉---癌症的前身

大腸癌是常見的癌症。僅管有良好的預後,但還是有相當多的患者死於大腸癌;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影響預後的重要關鍵。如果能更早期對於癌症的前身予以診斷治療,當然是更趨於理想。所謂息肉,就是腸壁上的突起,是由表皮的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最常見的是增生性息肉,而另一種臨床上常見又不敢掉以輕心的息肉為腺瘤性息肉,雖然腺瘤性息肉很可能轉變成癌症,但是息肉是否有惡性的變化和息肉的大小有相當關係,息肉愈大轉變成癌症的比例也愈高,有人認為癌症是由正常細胞直接變化而來,但是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癌症是由腺瘤性息肉轉變而來的。

息肉形成的原因仍然不甚明瞭,目前多傾向以環境因素為主,但遺傳也是重要的因素,男、女性得到息肉的機會一致,年長的人得到息肉的機會較大,統計上顯示,息肉患者要比癌症患者平均年輕十歲左右。息肉在大腸內的分布情形和癌症很相似,以直腸及乙狀結腸最為常見。小的息肉通常不會有症狀。較大的息肉就有可能造成出血現象,有的息肉會造成腸套疊,形成腸阻塞,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現象。

絨毛腺瘤性息肉有時會造成嚴重的腹瀉。要診斷是否有息肉,仍然以腸鏡最為重要,若是發現了息肉,僅靠著肉眼要診斷是否為惡性息肉並不可靠,唯有病理的切片檢查才能確定息肉的種類以及息肉是否已經變性。腺瘤性息肉是癌症的前身,如果能在息肉尚未變成癌症前予以切除,則大腸癌的發生率會減少許多。

乙狀結腸鏡使用普遍,很多直腸息肉一經發現便予以切除,使得息肉沒有機會變成癌症。近年來大腸鏡的使用也愈來愈廣泛,如果能夠藉以切除所見到的大腸息肉,相信結腸癌患者的數目也會減少。

切除的息肉一定要送病理檢查,若是良性息肉則不須進一步的治療,若確定為惡性,則需判斷惡性細胞侵犯的深度,如果癌症已侵犯至黏膜下層,進而超過黏膜肌層,則約有5%至10%的患者會併有淋巴結轉移,除非患者健康情況不佳,一般醫師多半會建議患者切除部分大腸及淋巴結,如果切片顯示惡性細胞的分化較差、惡性度較高,或是伴有淋巴管侵犯時,更須考慮切除腸道。治療息肉時要考慮到可能同時存在多個息肉,國外有報告指出,在直腸內發現有息肉時,約有40%的患者在近端的結腸有息肉或癌症存在,所以最好要安排鋇鹽X光造影或大腸鏡檢查來確定近端的結腸是否有病變,千萬不要以只切除直腸息肉即為治療終結。無論當前罹患良性或是惡性的息肉,這些患者未來再得息肉或是癌症的機會仍然大於一般人,所以日後需要密切的追蹤,才能預防勝於治療。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