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經痛、經血多:談子宮肌瘤症與腺肌症

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症是最常見的子宮良性腫瘤,好發於停經前婦女,症狀類似但發生原因不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病患需靠專科醫師作出正確診斷以對症治療。

子宮肌瘤是一種平滑肌瘤或纖維瘤,是女性最常發生在骨盆腔的良性腫瘤。20%~30%的婦女在一生中會患有子宮肌瘤,患病年齡平均在50歲以下,停經後較少發生。產生肌瘤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認為與賀爾蒙不平衡有關。子宮肌瘤顧名思義是由子宮肌肉層生長出來,之後會「向內」或「向外」生長到子宮表面。在肉眼下可見子宮肌瘤是堅硬白色的腫瘤,於顯微鏡下可看到肌纖維組織交雜在一起,通常沒有血管分佈。肌瘤常常是多顆同時存在,有時一個子宮可發現10~20個大小不等的子宮肌瘤。依子宮肌瘤在子宮內的部位主要常見以下三類: 間質肌瘤,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向內生長突出於子宮腔,容易造成出血現象。肌瘤向外穿出子宮肌肉到達子宮外層,有些甚至延伸到腹腔或骨盆腔中,因為腹腔空間較大,所以肌瘤有機會長的較大。

許多患有子宮肌瘤的病人並沒有症狀,若病人有產生症狀,症狀會依據肌瘤的數目、大小以及生長部位而有不同表現。可能的症狀如下:1. 月經過多;2. 壓迫症狀:病人感到下腹腫脹,若壓迫到膀胱會造成膀胱功能障礙,而壓迫到直腸則會造成排便困難;3. 疼痛:有時子宮肌瘤會發生扭轉現象而引起劇烈疼痛;4.不孕。一般而言,沒有症狀的病人是不需要接受治療的,因為肌瘤長大的過程有時很緩慢,且停經後可能會縮小,所以不一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病人仍須要定時回門診追蹤。若需要進行手術,(1)全子宮切除術:不需要再生育的病人,為了預防子宮肌瘤復發,此手術是較佳的選擇;(2)肌瘤切除術:若還想再生育的婦女可選此項手術,此手術只將子宮壁上的肌瘤切除,但日後子宮肌瘤復發的機率高。

常見需要手術治療的情況如下:
1.肌瘤大小超過懷孕12週時的大小
2.肌瘤有扭轉的可能
3.肌瘤本身長太快和太大
4.月經過量導致貧血,或有經痛現象嚴重者
5.子宮肌瘤過大壓迫到膀胱或壓迫到直腸產生

相關不適的症狀
子宮腺肌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病症,屬於良性疾病。好發於30歲至50歲的婦女,尤其是接近更年期的婦女,常因月經不規則及經血過多到婦產科檢查才發現。

病人常常有經痛的現象,常常在月經來前一、二天就開始痛,並且持續整個經期,直到月經結束後幾天都可能還會有疼痛感。有些年經婦女合併有經血過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問題。

一般認為嚴重的子宮腺肌症,尤其合併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容易導致不孕。這類病人子宮肥厚且容易有骨盆腔沾黏情形,不利於排卵及胚胎的著床,所以懷孕的機率不高。但慶幸的是,統計上20多歲的年輕病人得到子宮腺肌症的機會略低。

利用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子宮變大以及子宮壁增厚(尤其是子宮後壁)。超音波圖中,異常的子宮會呈現回音增強之特性(子宮顯得較亮)。如果肌肉層肥厚成瘤狀物且超音波圖呈強回音波特性,一般就稱為子宮肌腺瘤。然而若想要確診,仍要靠手術切除子宮或經腹腔鏡做子宮切片後,送病理切片檢查才能確定。

治療方法可分為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兩類:

A.保守治療
對於年輕還有生育需要的病人,以及接近停經期的婦女,採用保守治療保留子宮(不需要子宮全切除)為首要考量。

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1)非類固醇的抗炎症藥物:可以使經痛症狀得到緩解;(2)口服避孕藥:但是更年期婦女長期使用並不適當;(3)黃體素:服藥期間月經會暫停,因此不再痛經,但有嘔吐、體液積存和憂鬱等副作用;(4)療得高:持續吃藥三個月到六個月可以使子宮肌層變薄、子宮變小,但是此藥物為男性荷爾蒙衍生物,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聲音低沉、青春痘和長鬍子等副作用。上述這些藥物都是暫時緩解症狀、控制病情,一但停藥一段時間,病灶可能會逐漸回復原狀,因此只適用於年輕且還有生育需求的病人。

B.手術治療
對於有生育需求的病患而言,如果是侷限性的肌腺瘤,只要手術將肌腺瘤切除,子宮可以保留。如果是彌漫性的子宮腺肌症,須以手術將子宮壁切薄,再給予術後藥物治療,不過一段時間後仍有復發的可能。至於四十歲以上,已完成生育任務、有嚴重經痛或經血過多以致影響生活品質的病人,根本解決的辦法還是子宮全切除手術。
(謝謝中國醫五鄒雨寰提供資料)

本文作者:台中榮總婦產部婦科主任 洪滿榮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