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談退化性關節炎

天氣濕度變化就引發全身關節疼痛,好像氣象台一樣。醫生我是不是風濕啊?.....不是風濕,而是退化性關節炎。

原因
談退化性關節炎之前,先簡述一下關節構造。所謂關節是兩個骨骼之間可動之構造,在骨骼接觸面有軟骨為襯墊,外圍有關節囊,韌帶提供養份與穩定度而組成。只要是可動式關節,在日積月累的活動中,就一直在運作著。正常人們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可能早在35歲到40歲,即會有退化性關節炎症狀,而其盛行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在40~50歲之間,男女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但55歲以後,女性的盛行率則較高。

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以老化及肥胖為主要因子。軟骨內結構性蛋白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分解。而肥胖的人,給予關節的機械性壓力較大。兩者造成了關節軟骨的磨損。
另一是次發性關節炎,因為受傷(關節面骨折,韌帶損傷等),遺傳,代謝疾病,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感染而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引起退化性關節炎。

危險因子
年齡、肥胖、女性、外傷、感染、反覆的職業傷害、曾有發炎性關節炎的病史、神經肌肉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

好發部位及症狀
受到影響的主要是負載全身重量的關節,包括膝關節,髖關節,頸椎,腰薦椎和腳部,其他一些受影響的關節包括手部的指關節。關節疼痛、變形、腫大、僵硬,下樓梯困難、久坐起立困難、無法走遠路,而天氣變化、溫度、溼度驟變時,關節便猶如氣象台般腫脹發炎,產生疼痛。

診斷
退化性關節炎的診斷通常是憑藉著臨床上病史的詢問與理學檢查。影像學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診斷,但實驗室檢查往往是正常的。一開始就必須與其他關節炎,譬如風濕性關節炎,加以區分鑑別。

影像學檢查最主要的特徵是在關節邊緣處骨刺的產生,其他發現包括不對稱的關節腔狹窄、軟骨下的骨硬化和顯影變濃、囊泡的形成。光靠影像學的發現,有時並無法準確評估病患的臨床症狀。關節液的抽取與分析,則可以排除發炎性關節炎、感染、及結晶性的關節病變。

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主要目標在於疼痛的緩解,止痛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臨床上確實有一定的療效。病患如果是消化道潰瘍、出血的高危險群,則可以考慮新一代的COX-2選擇性的抑制劑。關節內注射類固醇也有助於症狀的改善,但長期使用會造成軟骨的傷害,或引發關節感染。此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它可以增加關節液的黏綢度和關節潤滑作用。

目前歐洲與北美有人主張服用葡萄糖胺(glucosamine sulfate)及軟骨膠(chondroitinsulfate)對退化性膝關節有益處。療效包括減輕關節疼痛、局部腫脹、和改善關節活動度等。

物理治療(復健)
教導病患進行有氧運動及肌肉伸展的運動,尤其是膝關節處的四頭肌,以維持關節的柔軟度,增進肌肉的力量與協調控制,可以放鬆緊張肌肉,降低對關節的不當壓力,達到保護關節的目的,也可避免過度不動造成肌肉萎縮。按摩與推拿可放鬆周遭緊張攣縮的軟組織;電療、水療、局部的熱敷(急性期或關節有紅腫時)或冰敷(慢性期時)則有助於緩解疼痛與其他症狀。

手術治療
當所有的方式都無法改善患者症狀時,手術可發揮一定的效果。

一、 關節鏡手術
是一種微創手術,透過關節內視鏡進行關節灌洗術,碎塊的移除、半月軟骨的修補、或是軟骨成型術、骨刺磨除。對於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特別是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的效果都不佳,可以提供一些幫忙。

二、人工關節置換術
當嘗試過所有的方法,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關節疼痛厲害或嚴重變形,使得病患的日常生活受到了限制,可以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以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的功能。如果沒有併發症,從關節置換後,預期可以維持10~20 年。目前由於其療效的穩定,已逐漸為更多數的病人所接受。

總結
預防勝於治療,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做些簡單的體操或是暖身運動,強化骨骼韌帶以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出現,同時要保持理想的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此外還應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最後,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都能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發生。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鄧修國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