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冬季常見的腸胃道疾病-急性腸胃炎及上消化道出血

冬季老年人容易關節病變加劇,常常需服用止痛藥來緩解關節炎造成的疼痛,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機會隨之增加。而有些人因感冒、發燒、喉嚨痛服用或施打解熱鎮痛劑,也容易造成潰瘍性出血。此外,冬天進補如麻辣火鍋、麻油雞酒等,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取過多,加上飲酒引起胃腸黏膜損傷,造成腸胃道功能紊亂,導致急性腸胃炎甚至消化道出血。就腸胃道疾病而言,急性腸胃炎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冬季最常見疾病,以下針對此二項疾病作簡單介紹。

急性腸胃炎:
民眾特別喜歡冬令進補,而大吃大喝後,常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腸胃炎症狀。暴飲暴食造成腸胃道過度負荷及電解質失衡,而急性腸胃炎常見原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又以輪狀病毒及諾瓦克病毒較常見,若家中有小朋友更應特別注意,兩者共同症狀為發燒、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及食慾不振等。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與「接觸傳染」。 輪狀病毒是最常造成嬰幼兒腸炎的原因,發生季節以冬季最為常見,占嬰幼兒腸炎的60%以上。 諾瓦克病毒較少見,其主要症狀為嘔吐,大人、小孩都有可能受感染,有些會有腹瀉情況,但多半不嚴重。

細菌感染:包含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旅行者腹瀉的產毒性大腸桿菌、幼兒常見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其傳染方式及症狀和病毒感染幾乎一樣,但大部分以腹瀉為主。在沙門氏菌與志賀氏菌常見到具酸臭、黏液、綠色或血絲樣糞便。如果出現高燒不退或是脫水現象就應立即就醫予以抗生素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敗血症。不管是哪一類型的腸胃炎重點皆在於預防,勤洗手、避免吃不乾淨或是未煮熟的食物,才能有效防止腸胃炎的發生。
上消化道出血:

如何分辨消化道是哪裡出血?若糞便上有明顯鮮血,通常是肛門或直腸流血,最常見的狀況是擦屁股衛生紙上有血或是用力解便時肛門流血,這常是痔瘡出血,而出血量不大。鮮血或深紅色大便夾雜於正常大便中,則可能是乙狀結腸或降結腸。十二指腸以上的腸胃道出血(即上消化道出血),通常呈現黑色,出血量較多的會有腹瀉情形,猶如瀝青伴有惡臭。這時常合併有頭暈、手腳冰冷、脈搏弱且快的現象,嚴重甚至危急生命。

當懷疑上消化道出血時,應先確定症狀嚴重度及本身過去病史。若已發生休克情形或有肝硬化、肝腫瘤病史,應立即前往急診,若症狀較輕微也應前往消化內科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就醫時,應將過去病史、近期服用藥物(尤其是阿司匹靈、止痛藥、化療藥物及抗凝血劑)、症狀時間及相關症狀一併告訴醫護人員,以便盡速做下一步的診斷及治療。80%的上消化道出血,經藥物及支持性療法即可控制,但仍有一部分需內視鏡甚至手術治療才能止血。

如何預防上消化道出血?平時應做到三餐定時定量並細嚼慢嚥,採取溫和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酸、辣、含咖啡因食物、菸、酒等),盡量選擇易吸收且能提供足夠能量之食物,勿暴飲暴食並盡量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及情緒波動,常保持心情愉快,不熬夜,不亂服止痛藥,才能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

冬天即將到來,大大小小的疾病正伺機而動,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若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重視自身及飲食的衛生,以維持身體健康,才是降低腸胃道疾病發生的不二法門。
本文作者:仁愛醫院護理部 林佩如 臨床技術師、消化器內科 陳志濱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