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兒包莖及包皮龜頭炎

大部份小男孩出生時,龜頭均為包皮所覆蓋,少數可能因為尿道發育不全(像是尿道下裂),而影響包皮整體的發育,此時包皮的功用便變得很重要,目前已廣泛被使用來做尿道重建的重要材料。隨著年齡的增加,直到青春期前,因為陰莖的發育、包皮垢的分泌(表皮的脫落)聚集及偶而陰莖的勃起,使得原先包皮跟龜頭沾黏慢慢分離而變得可往後褪開。

早在西元1949年,有一外國學者便論及百分之九十的包皮在三歲時便會變得可往後褪開,而不需要接受包皮環切手術。而最近有另一外國學者在1996年提出,從出生到青春期,包皮變化的情形,分為完全無法往後褪開、可看到尿道口、龜頭部份裸露、龜頭裸露但仍在冠狀溝前,和可輕鬆往後褪開至冠狀溝後,共五種型式。出生六個月內的小孩有一半的包皮,屬於完全無法往後褪開,而只有極少數的情形屬後兩者。而三、四歲大的小男孩,只剩下不到一成的包皮屬於完全無法往後褪開,而可輕鬆完全往後褪開者,則增加至16.5%,隨著年齡之增加直到青春期,則一半以上均可輕鬆完全往後褪開,極少數屬於無法裸露,或僅能看到尿道口,由上述這些研究,可見小男孩並不需要因為包皮過長,無法裸露龜頭便急著要接受包皮環切手術。

目前,會接受包皮環切術者,常常基於下列理由:
一.宗教信仰,儀式的關係,像是回教徒、猶太人。
二.預防疾病,普遍的觀念是可預防性病及接受過包皮切割的人,少有罹患陰莖癌及太太少有子宮頸癌,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文獻支持包皮環切手術能完全預防性傳染病。
三.真正疾病需要施行包皮環切手術,像重覆性包皮龜頭炎,乾燥阻塞性龜頭炎(Balanitis xerotica obliterans)等,而大部份小孩子常常是因為上述前兩項理由而接受包皮環切手術。

那麼,到底哪些情況下仍不需要接受包皮環切手術,而哪些情況下,是需要接受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呢?首先,一個無法往後褪開而使龜頭裸露的包皮及包皮的沾黏是不是就屬於病態性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認為一個無法往後褪開的包皮,如果包皮開口仍是柔軟,無結疤、結節產生,應仍屬於正常的。因此如果嘗試要把包皮往後褪開,大部份會看到包皮開口呈現像一朵花一樣,其近端會因為張力而變白,此仍屬正常現象,不屬於病態性的包皮。其次,小便時父母常會看到龜頭包皮處,有如氣球般的鼓起,特別是在三、四歲時訓練控制小便期間,但是偵測到尿流速,也沒有變慢,超音波檢查,也無腎水腫、膀胱壁增厚的現象,這種情形,只要包皮稍微可往後褪至尿道口,情況便會改善,並不需要急著處理。

因此,在小孩子期間就馬上需要接受包皮環切手術的情況有:
一.乾燥阻塞性龜頭炎(Balanitis xerotica obliterans),包皮處甚至龜頭、尿道開口處呈現結疤,硬化結節的現象。
二.反覆性的包皮龜頭發炎,包皮常有紅腫疼痛及白色分泌物,引起很大的困擾,但如果是屬於小孩子用手去”玩弄小弟弟”而引起的紅腫,則不在此限。另外,有少數年齡大於八歲的男孩子,包皮不一定無法往後褪開,但有反覆性的包皮龜頭發炎,有時要注意是否有無糖尿病,因為有一小部份的小兒糖尿病患,常以此為第一表現。

最後,不論是因為那一種原因使得小孩子需要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在考量麻醉風險,術後疼痛、腫脹及相關可能併發症的情形時,宜找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師審慎評估及施行手術。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