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從廖風德意外談猝死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在上任前登山猝逝,令人驚訝又扼腕;其實,心臟病猝死的個案時有所聞,像幾年前歌手馬兆駿、主播廖筱君的弟弟,也都因此突然離開人間,所以不僅老年人須提高警覺,中壯年族群也應多加留意。

猝死是指突然的心臟死亡,由於心臟驟然停止,沒有血液輸送到腦部,在發作一小時內意識突然喪失,很少能自行恢復;這種情況具有三大特點:自然、快速和無法預期。常聽聞老人家在睡夢中安詳過世,多半就是心臟病猝死;但若發生在青壯年人,一般認知較為健康,這種猝死往往讓人難以接受。

一般而言,猝死發生的年齡層有兩個高峰期,一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一是45至75歲的中老年人,此時期的猝死機率約是青春期至30歲的100倍,至於30歲至45歲的青壯年猝死發生率則呈直線上升。

常見的猝死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硬化、肥厚性心肌病變、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及一些易引發心律不整的疾病及猝死家族史等。

根據統計,半數與心臟有關的死亡都是猝死所致,而88%的猝死是心律不整所引發的,其他心臟原因則佔12%。在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是心室纖維顫動及心室心搏過速,這些病都須電擊治療,心臟才能恢復正常跳動。

猝死發生後的急救分秒必爭,若能在1分鐘內給予藥物及電擊,90%的人都可能救活,而每晚一分鐘開始急救,成功率就下降7-10%,若是心臟停止10分鐘後才急救,成功率幾近0。正因如此,95%的猝死病人在到達醫院前都已死亡。

當病人突發心臟停止的猝死,週遭的人首要任務須避免其頭部傷害,第二步再確認心跳的有無,然後打電話向119求援;在急救人員到達前,可先施予心臟按摩,若在公共場所,可留意有無移動式的自動去顫器,儘速於6-9分鐘內進行電擊,將可救人一命。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猝死的發生其實有跡可循,其先驅症狀包括胸痛、氣促、無力或疲倦、心悸或暈厥,患者可能在猝死前數周或數月有求診紀錄,可惜有症狀的病人只佔28%,其中更僅12%因此求診,多數人往往未能及時察覺異常。

至於生活型態,抽菸是與猝死關係最密切的因子,肥胖則居次,許多猝死都發生在急切且超過負荷的運動中,而各種健康、工作或家庭的遽變亦是危險因子;故避免抽菸、控制肥胖、適度運動、解除壓力可以減少猝死發生。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 心臟內科 姜智殷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