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以病人為中心的睡眠治療策略

以病人為中心的睡眠治療策略_圖1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在她很年輕的時候就嫁給了她的先生,一個美國大兵。兩人生了一男一女,家庭堪稱幸福美滿。直到數年前,先生的外遇,才讓這一切變了調。她不敢相信自己多年的付出,竟是以這種方式收場。

隨後逐漸出現嚴重的憂鬱症狀,甚至得住院治療才得以復原,生活頓時一片混亂。然而這一次的事件,對她來而言,與其說是一種打擊,不如說是一種祝福。

因為在治療的過程,我們一同努力讓她看到以前她沒看到的東西。於是她終於明白:生命的基石,是建立在肯定自我以及追尋信仰上,而非建立在一個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人身上。有了這種領悟,她的生活慢慢變得多姿多采,甚至也有能力處理一雙兒女國籍以及學業的問題。

當然,在治療中有給予一些抗憂鬱劑及助眠劑,同時搭配簡單的自律神經放鬆法與教導其壓力管理原則。過程中她想完全停藥,我告訴她,如果一些非藥物的方法她學得越多,她的藥物就可以吃的越少。

很慶幸她的自我療癒的能力有被喚醒,治療的後期也逐漸簡化與調降藥物,但完全停藥的目標卻始終無法如願。因為有個關鍵性的問題得面對。

我首先認同她的轉變:「妳能改善這麼多,而且藥物可以慢慢的逐漸遞減,多虧了妳的恆心與努力。」然後面有難色地一個字一個字的吐出話來:「可是,如果要完全停藥,有件事似乎

「沒錯,而且現在藥物的劑量對妳並沒有造成其他副作用,而且妳在連續休假時已經可以不用藥物了,不是嗎?」

「嗯,但是我想再更進步些…..

「我也很認同妳的想法,可是因為店裡工作需要輪班,實在無法建立持續規律的睡醒週期吧?難不成妳要辭職?」

「喔,不。我要繼續工作,到我不能做為止。」

「是啊,這點我很認同,工作真的很重要。」

正當她面對兩難時,我試著修正一下治療目標:「能全部減掉是第一選擇,若是不能減,仍然要繼續用,我們使用最低有效劑量,搭配妳原本就在進行的假日不用藥的方式,如何?一直到

「到我不能做為止?」

「妳覺得呢?」

她的神情,說明了一切:神采奕奕,笑臉迎人,充滿了活力與衝勁。

治療憂鬱或焦慮症,常常得治療睡眠方面的問題。讓病人知道失眠的治療目標,才能將病人的整體生活品質達到最好。對於有生理疾病或酒精、藥物誘發的睡眠障礙,必須進可能除去相關的器質性原因;對於續發於其他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官能症者,需要同時治療其精神疾病;若有相關的心理社會因素,包括生活壓力、缺乏睡眠衛生等,也要提供相關的放鬆法、壓力管理法及睡眠衛生原則,甚至更系統性的認知行為治療等。當然,有時必須搭配某些藥物,特別針對一些原發性的睡眠障礙。但是在用藥物治療時,若其根本原因已經過處理,許多管制類的安眠藥物就必須逐漸減量,以減少其濫用的可能性,或因過度使用導致身體的損害。至於是否需要把完全停藥當成唯一目標,卻往往因為臨床情境的個別性,會有所調整。

譬如,治療的目標可以是「完全停藥」,或「仍然用藥,但用最低有效劑量」,或「仍然用藥,但減少其副作用」,或「仍然用藥,只是有需要時用,偶可不用或假日不用」,或「維持原藥量而不加藥,只要一週有三四天睡得好就可以了」等等。

如果可以仔細找出疾病的成因,以及了解病人對睡眠的觀點與其生活概況、用藥習慣,便可以根據病人的情形訂定個別化的治療目標與策略。相信如此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模式,將可使更多的病患得以免於失眠之苦,同時也免於受制於安眠藥之苦。 


以病人為中心的睡眠治療策略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