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糖尿病足傷口難癒合怎麼辦?三大重建手術選擇一次看!

作者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疾病,當血糖控制不良,長期會損害末梢神經與血管,特別是下肢,可能造成感覺喪失與血流不足,進而形成「糖尿病足潰瘍」。這些傷口癒合速度慢、容易感染,若處置不當,甚至可能導致截肢。
當傷口無法自然癒合,醫師會建議進行傷口重建手術。重建方式主要有三種:自體植皮、人工真皮與皮瓣手術。本文比較三種選項的特色、適用對象及差異,協助患者做出合適的選擇。

傷口久不癒合怎麼辦?糖尿病足3種傷口重建方式整理

自體植皮

自體植皮是一種常見的傷口重建手術方式,主要用於表淺性傷口的覆蓋。此方法是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例如:大腿、小腿、背部等)取得一層健康皮膚,移植至傷口部位,以加速傷口的癒合。這類手術技術已相當成熟,適用範圍廣泛,能有效縮短傷口癒合時間,降低住院天數,並可減少疤痕增生與皮膚攣縮等後遺症的發生率。

然而,自體植皮仍有其潛在風險與照護挑戰。由於手術需從身體另一處健康皮膚取得「供皮」,因此術後會產生兩處傷口──供皮區與受皮區。供皮區的傷口雖通常能良好癒合,但可能帶來額外的疼痛感與感染風險。此外,供皮區癒合後的新生皮膚常見乾燥、搔癢等不適症狀,因此需要額外加強保濕與護理,以維持皮膚完整性與舒適度。

目前此手術已納入健保給付項目,患者在經醫師評估後可視病情與經濟條件進行選擇。

人工真皮

人工真皮是一種先進的生物醫材,設計用來模擬並促進皮膚的再生。其構造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半透性的矽膠薄膜,能保護傷口表面、防止細菌入侵及水分蒸發;下層則由牛膠原蛋白與鯊魚軟骨素等構成的多孔狀結構組成,可引導並支持人體真皮層的再生,形成與正常皮膚相似的基質環境。這樣的設計對於重建真皮層具有良好效果,尤其適用於真皮層缺損或較深層的傷口。

人工真皮特別適用於真皮層受損嚴重的患者,例如二度或三度燒燙傷、糖尿病足、動脈或靜脈潰瘍等慢性傷口。相較於其他重建方式,人工真皮的優點在於其使用過程中引發的疼痛感較低,且矽膠層的保護作用有助於降低感染機率。

不過,人工真皮目前尚未列入健保給付範圍,因此屬自費項目,患者在選擇時須考量經濟負擔與傷口條件。

皮瓣手術

皮瓣手術是一種高階傷口重建方式,主要用於修復深層且複雜的組織缺損。與一般植皮不同,皮瓣手術是將帶有完整血液供應的皮膚與皮下組織一併轉移至傷口區域,因此可提供更深層且穩定的組織覆蓋。這項技術特別適合用於傷口深度達肌腱、骨骼或神經等組織暴露的情況。

適用對象包含深層創傷患者,或原有傷口合併周邊組織缺損嚴重者。在這些情況下,皮瓣不僅能夠覆蓋傷口表面,更可重建底層結構,避免因組織攣縮而導致關節活動受限,進而維持患肢的功能完整性。由於皮瓣本身含有血液循環,其豐富的血流能促進癒合、提升抗感染能力,對糖尿病足這類癒合能力不佳的傷口尤為重要。

目前皮瓣手術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適合傷口嚴重且有功能需求的患者選擇。在治療前應與整形外科、傷口照護團隊充分討論,評估手術適應性與後續照護計畫,以確保重建效果與術後生活品質的平衡。

自體植皮、人工真皮與皮瓣手術比較:哪一種適合你?

比較項目自體植皮人工真皮皮瓣手術
費用健保給付自費健保給付
疼痛感★★★★★
癒合時間約3–5週約2–3週約4–6週
感染風險★★★
傷口範圍中等(2處傷口)小(單一區域)大(皮瓣供區及受區)

傷口癒合後的照護重點:糖尿病足如何預防再潰瘍?

糖尿病足傷口即使成功癒合,仍不能掉以輕心。這類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復發率相當高。根據長期追蹤研究顯示,糖尿病足潰瘍在癒合後的一年內,約有40%的機率會再度發生,三年內的復發率更升高至66%,而五年內甚至超過75%。因此,糖尿病足傷口的癒合應被視為「緩解期」,而非完全痊癒,患者仍需定期追蹤與長期管理,以降低再度潰瘍與截肢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應落實以下預防措施,以維持足部健康與避免傷口復發。首先,建議穿戴合適且經專業設計的鞋具,例如具備壓力分散功能的客製鞋墊,可有效減少足底壓力集中,預防新的壓瘡產生。其次,應絕對避免赤腳行走,無論在室內或戶外,皆有潛在外傷風險,尤其對於感覺神經受損的患者而言,小傷口可能發展成嚴重潰瘍。

此外,定期接受足部檢查是預防策略的核心之一。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的檢查可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如皮膚乾裂、趾甲異常、變形壓力點等,並進行必要的處置。控制血糖則是長期照護的基礎,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減緩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的惡化,進而提升傷口癒合與抵抗感染的能力。同時,也應積極戒菸,因為吸菸會進一步加重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增加潰瘍與截肢風險。

參考資料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