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國中會考壓力如何影響孩子?從心理健康看升學制度的隱藏成本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每年五月國中會考登場,對多數國中生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學科能力的檢測,更是一場牽動家庭期待、自我認同與未來選擇的重要轉捩點。面對競爭激烈的升學環境,許多學生不僅身體感到疲憊,心理也承受巨大壓力,導致失眠、焦慮、情緒低落等情況頻頻發生。
有些孩子在考前出現胃痛、呼吸急促、甚至無法進食,這些都可能是壓力導致的身心反應。醫學研究指出,當青少年長期處於壓力下,會使體內壓力賀爾蒙(如:皮質醇)分泌異常,不僅影響睡眠與記憶力,也會削弱免疫系統,使身體更容易生病。

情緒支持的缺席:愛的匱乏如何悄悄侵蝕健康

心理學者長期觀察發現,壓力的根源不僅來自考試本身,更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獲得足夠的情緒支持與安全感有關。根據研究指出,若家庭關係疏離、親子溝通不足,孩子將更容易在壓力情境下感到孤立無援,這種「愛的匱乏」會在潛意識中累積,進一步導致自我價值感低落與焦慮失眠等問題。

心理師提醒,若孩子在應考過程中缺乏情緒支持,壓力容易以身體症狀形式出現,例如反覆感冒、偏頭痛、胃部不適等。這些身體訊號其實是心理健康拉響的警報,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影響孩子長遠的情緒穩定與人際關係。

會考壓力不只是孩子的挑戰,也是家庭的功課

升學制度本身具有篩選功能,但在應試過程中,若過度聚焦於「分數結果」而忽略孩子的心理狀態,將可能對其自信心與學習動機造成長期傷害。事實上,孩子能否穩定面對壓力,往往與家庭給予的情緒支持息息相關。

身心科醫師指出,若從小在穩定、有愛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將具備較佳的情緒調節能力與自我認同,這些能力正是抵禦壓力、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反之,當孩子的情緒需求長期被忽略,便可能在青春期階段以焦慮、攻擊性或逃避行為表現出來。

家長與學校如何協助孩子度過壓力期?

建立正向的考試觀念

家長與教師應避免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應鼓勵孩子看重努力與成長過程。提供實際的讚美,如「你很努力在準備這次考試」、「這段時間你很有耐心」,可幫助孩子建立正向自我認同,減少壓力感。

創造安全的情緒出口

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其感受,是減輕考試壓力的重要途徑。家長可以每日固定時間與孩子對話,不評論成績,僅聆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有助於強化情感連結,也讓孩子在壓力中不孤單。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面對考試高壓期,更需維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研究顯示,睡眠品質與壓力調節能力密切相關。確保孩子在會考前有充足睡眠,不熬夜讀書,比持續複習更能提升表現。

提供彈性的情緒調節方式

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寫日記、運動等,都能有效釋放壓力。學校可開設壓力管理課程,導入正念練習、情緒教育,協助學生培養心理韌性。

國中會考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階段,不是一切的終點。心理健康不該是升學過程中被犧牲的代價。當家庭、學校與社會能夠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理解與支持的環境,不僅能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更能讓孩子在追求未來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自信與健康。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