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胃食道逆流患者必看!這些食物比較適合你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吳婉華營養師

本文詳述GERD的症狀與成因,並提供簡單有效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策略,幫助舒緩胃酸逆流,提升腸胃健康,讓生活更有品質,遠離反覆不適困擾。

「火燒心」不是心臟病,而是胃食道逆流的警訊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簡稱 GERD),俗稱「火燒心」,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成因為胃內容物經由功能異常的下食道括約肌(LES)逆流至食道,引發灼熱感、胸悶、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等不適症狀。

這類症狀不僅反覆發作,影響進食與睡眠品質,近年來更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許多患者在發病前,常會出現脹氣、打嗝等初期徵兆,隨著症狀加劇,可能進一步出現胃酸或食物逆流的現象。若長期未妥善控制,可能導致食道炎、食道狹窄,甚至增加食道癌的風險。然而,透過日常飲食調整與生活型態的改善,多數患者的症狀能夠明顯減緩,生活品質亦可大幅提升。

如何診斷胃食道逆流?

臨床上,胃食道逆流的診斷除了醫師問診與評估病史外,對於懷疑有嚴重食道損傷者,通常會建議進行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透過觀察食道下段黏膜,醫師可判斷是否有發炎、糜爛、潰瘍、出血或狹窄等情況,也能進一步排除食道裂孔疝氣等其他結構性問題。

飲食策略:從日常飲食重建腸胃防線

◼️遠離高脂與刺激性食物
某些食物可能促使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以下食物建議減少攝取:
  • 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肥肉等):會延緩胃排空時間,增加胃內壓力。
  • 巧克力與含咖啡因飲品(咖啡、茶):導致LES鬆弛,使胃酸更容易倒流。
  • 辛辣食物:刺激性較強,會增加胃酸分泌,加重食道灼熱感。
  • 酒精與碳酸飲料:不僅刺激胃黏膜,也會干擾LES功能。

◼️調整碳水化合物的種類與份量
研究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助於改善逆流症狀,特別是減少精製糖與澱粉的攝取,能降低胃部壓力與脹氣現象。值得一提的是,膳食纖維則對 GERD 有保護效果,建議選擇未精緻全穀類、蔬果與豆類作為主要碳水來源。

◼️導入地中海型飲食模式
地中海飲食以大量蔬果、全穀、橄欖油與適量魚類為主,兼顧營養均衡與抗發炎特性。研究指出,採用此飲食型態者,其 GERD 症狀出現頻率明顯較低,且整體腸胃道健康狀態更佳。

哪些食物能舒緩胃食道逆流?

  •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麥、糙米及豆類,能改善便秘問題,降低胃內壓力。
  • 低脂蔬菜:綠葉蔬菜、花椰菜、高麗菜等,脂肪含量低,有助於胃排空。
  • 優質蛋白質:如魚類、雞胸肉、豆腐與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消化負擔較小。

生活調整:用行為改變對抗逆流

飲食調整只是第一步,若能從整體生活型態下手,更能從根本緩解症狀、預防復發:

  1. 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
    避免胃部過度膨脹,是防止逆流的重要策略。建議每日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避免吃太飽。

  2. 晚餐時間要提早,餐後勿立即躺下
    晚餐與就寢之間應保留 2~3 小時以上。研究發現,胃內容物排空平均需約 4 小時,若飯後立即平躺,會增加胃酸倒流風險。

  3. 細嚼慢嚥,放慢速度
    放慢進食速度有助於減少胃酸分泌,同時促進食物在口腔內的初步消化。

  4. 維持健康體重,培養運動習慣
    過重與肥胖會提高腹內壓力,使胃酸更易逆流至食道。適度運動與體重控制對症狀改善有正面影響。

  5. 戒煙與酒精
    菸草與酒精均會使 LES鬆弛,並增加胃酸分泌,是胃食道逆流的重要風險因子。

  6. 抬高床頭,改善睡姿
    將床頭抬高約 15~20 公分(6~8 吋),有助於減少夜間胃酸逆流情形。

  7. 適時釋放壓力,避免情緒失調
    長期壓力會影響消化系統運作,建議可透過冥想、深呼吸、瑜珈等方式紓壓,有助於整體腸胃道功能的穩定。

身體的警訊,值得被傾聽

胃食道逆流雖然常見,卻不應輕忽。透過營養攝取與生活調整,不僅能有效改善症狀,更是預防慢性病與維持消化道健康的重要關鍵。與其長期依賴藥物控制,不如從根源找回平衡,讓飲食與生活方式成為我們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參考資料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