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經痛,不要忍!

趙湘台 醫師
婦癌基金會秘書長
國立陽明大學博士婦產科副教授
台北榮總婦產部婦癌實驗室主任


救護車響笛聲由遠到近,急診室再次見到這位每月必來報到的病人。她的臉色蒼白、額頭冒著冷汗,雙手抱著腹部直喊疼。原來是痛經惹的禍。

痛經,是指月經經血來時所引發的疼痛。90%生育年齡女性都曾經驗過一次以上的痛經。這種週期性的疼痛始於月經來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來了以後。主要症狀為恥骨上方下腹痙攣性疼痛及陣痛。陣痛常被形容為就像拳頭打開握住。嚴重者會放射延伸到腰薦椎、後背部及大腿處。最劇烈的疼痛通常發生在經期的第一天內,可維持48~72小時,所幸隨著年齡增加及分娩,症狀會減輕或消失。痛經最常伴有拉肚子,最常發生於經血來前,可說是痛經先兆。其他痛經發生時,可能伴有倦怠、頭暈、頭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及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症狀。10%-15%生育年齡女性因嚴重痛經,影響學習和工作,甚至必須就醫。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類。前者是指並無病理疾病所產生的疼痛狀況;後者則指具有病理疾病所造成的痛經。

「原發性痛經」通常始於初經後一兩年內,患者的月經周期多數規律,經血量亦正常,75%青春期女性都曾經驗過原發性痛經,其中四成發生於月經初潮後一年內。截至目前為止,病因不明,但在臨床上,可發病機理有幾項可能:一、子宮內膜前列腺素濃度過高:使子宮肌肉收縮的頻率與幅度增加,而引起疼痛;前列腺素還會被吸收入血循環,產生拉肚子、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二、體質和遺傳:例如母親有痛經,往往她的女兒也會有此症狀。三、心理因素:例如情緒不穩定、壓力過大或對月經有強烈排斥感,使女性對痛的忍受力大減,增加了痛經的症狀。

「繼發性痛經」是因骨盆腔內生殖系統有病理疾病而引起的經期疼痛。患者在月經初潮後經過數年,才出現經痛,而且症狀愈來愈厲害,疼痛可能發生在月經來前一週,並持續至月經結束以後數天。導致繼發性痛經的原因眾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子宮先天性畸形,造成經血無法流出,子宮頸管狹窄等。25歲後才出現的經痛,多半是繼發性痛經。

有人會因裝置避孕器而造成經痛、經期不規則、經血量大的現象。但是,並非所有避孕器裝置都會出現這種問題,有一種每日微量釋出黃體素的子宮內避孕器,反而會減輕經痛以及經血量過多的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經痛,是在月經來的前一兩天開始,持續到月經結束,這種經痛通常伴隨體溫稍微發燒。有時候不在月經期也會出現疼痛,例如性交、解便、排尿時感到疼痛。不過,並非所有子宮內膜異位患者都會有經痛的情形,約有30%的病人不會感到經痛。
當子宮內膜異位侵入了子宮肌肉層所產生的疾病稱為子宮腺肌症,導致子宮變大。該症除了出現痛經之外,還會伴有性交疼痛、大量月經經血,甚至血崩等症狀。抗前列腺素、避孕藥和黃體素雖然可以降低子宮腺肌症所引發的症狀,但無法根治,除了摘取子宮外,別無解決之道。

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經痛必須先知道經痛是怎麼來的。若為續發性痛經者,需依據不同病況處理,例如病人子宮內膜異位所引起的經痛較輕微時,可採觀察病情而不給予治療的待處理法。如果子宮內膜異位所引起的經痛較嚴重時,則考慮使用止痛藥、避孕藥及Danazol等藥物控制經痛。一旦經痛無法以藥物治療時,就要考慮以手術治療經痛了。不過,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影響生育,必須衡量病人的婚姻及生育狀況,再做最後決定。至於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息肉,通常可用子宮鏡切除病灶。因子宮先天性畸形所造成的痛經,則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影響的日後生育。

至於原發性痛經,保守性的療法十分有效,例如用暖水袋熱敷下腹,有助於腹盆腔血液循環,舒緩痛楚,溫水浴也有鬆弛肌肉、緩和痛經的效果。如果痛得厲害,可服用減少前列腺素產生的止痛藥,約七成二痛經婦女的痛經會得以緩解,但不要服食過量,以免引起胃痛或十二指腸潰瘍等副作用。此外,避孕藥亦可抑制經期及排卵周期,減少經血量及有效減少經痛。

預防勝於治療,月事期間避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汽水,多喝溫水熱湯皆可減輕下腹不適。同時,吃太多高鹽食物,會使體內貯存的鹽分和水分增多,易使經期出現頭痛、不安、激動、易怒、全身腫脹等現象,所以月經來潮之前,應注意飲食習慣,攝取低鹽清淡的食物,而且保持充足睡眠及規律的生活,不熬夜,加上適度的運動,可增強抵抗能力,身心鬆弛,減輕經痛帶來的痛楚。值得注意的是,經期間女性凝血機能最差,方便排出經血,而阿斯匹靈、魚油和銀杏等類食物會妨礙血液凝結,所以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以免流失過多血液。

經痛不是病,卻會為多數女性帶來困擾,女性的韌性強,多數都以忍面對。為了更深入理解女性經痛對大腦運作的相關性,協助醫界研發對經痛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台北榮總研究團隊進行一系列研究,以17名平均23歲、有原發性經痛且疼痛史逾十年的女性為對象,透過腦部正子斷層掃描,分析經痛與非經痛期間,腦部掌管疼痛和情緒區塊出現功能性改變:負責神經訊息傳遞的「視丘」,和掌管個人情緒經驗的「框上皮質區」呈活化現象,但與疼痛感覺相關的「旁背側前額葉區」,和負責傳遞疼痛訊息的「次級本體感覺區」都呈活性減低現象。身體變得更不耐痛,部分腦額葉萎縮。這些變化導致身體對疼痛的敏感度提高,一點點疼痛會擴大成更嚴重的疼痛,情緒也易隨經痛影響波動起伏,動不動就發脾氣、想哭。

研究團隊進一步將32位女性分為有經痛和無經痛兩組,用磁振造影研究她們的腦功能結構及腦部新陳代謝活性。結果發現,長期疼痛壓力導致經痛患者腦部旁背側和中側額葉萎縮體積變小,下視丘和中腦皮質卻變厚,無法控制脾氣,容易出現憂鬱、暴躁、易怒等情緒。長期恐會影響腦功能。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研究使用藥物能否逆轉腦萎縮。高科技研究對女性經痛發作時,進行腦部變化分析,已刊登在神經影像醫學期刊「NeuroImage」上,頗受注目。

藉此機會,我想提醒女性朋友們:忍耐不一定是美德,感到經期不適,千萬不要忍。每個人對疼痛忍耐有一定門檻,及早治療可讓疼痛門檻維持在一定的程度,治療經痛服藥須越早越好,等到真的大痛起來,疼痛門檻會降低,再吃止痛藥效果就會打折。在愛別人之前,也先學會愛自己。

名詞中英對照
經痛或稱痛經 dysmenorrhea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
正子斷層掃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視丘 hypothalamus
磁振共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參考資料
C.H. Tu, D.M. Niddam, H.Y. Chao, et al. Abnormal cerebral metabolism during menstrual pain in primary dysmenorrhea. NeuroImage. 2009;vol 47;1:28-35.
本文作者:台北榮總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